第12版:聚焦

激活健身消费热情 培育国民经济新支柱产业

□ 顾 严 范宪伟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2.2万亿元,增加值超过7800亿元,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5.7%和20.6%。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4年的0.6%上升到2017年的0.94%,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仍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消费水平不高等问题。

新形势下,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特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干货”满满,从“放管服”改革、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体育消费、场地设施、平台支持、“体育+”行动、示范引领、产业基础10个方面,提出了35条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可谓亮点纷呈,具有“高”“新”“实”特点,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政策难点和堵点问题。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站位

《意见》首要特点是“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站位。

《意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思路和重点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和政策举措,对新时代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意见》跳出体育看体育、立足全局谋划体育,将体育产业的发展置于培育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高度,置于体育锻炼引领生活方式变革的时代深度,置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全球广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提供了体育领域的智慧与力量。

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意见》的第二个特点是“新”,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主线,顺应新形势,利用新手段。

《意见》开篇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发展潜能,具体安排了创新体制机制的多个举措——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主办的赛事,符合条件的都要公开交由市场主体承办;赛事活动承办权、场馆运营权等可以在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通过安全许可预受理系统的开发、科技的应用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增进赛事活动的安全许可便利;政府投资新建的体育场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在综合考虑生态、防洪、供水安全等因素的情况下,可以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

《意见》特别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更多从供给潜能的释放、供给与需求的互动角度提出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为了释放赛事活动的供给,建设场地设施是为了增加硬件的供给,加强平台支持是为了壮大体育产业发展主体的供给,改善产业结构的着眼点是为了体育产品供给的丰富,强化示范引领的落脚点是为了打造更多提供体育产品供给的载体。对于体育产业供给的空间布局及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意见》也进行了专门的部署。当然,供给侧主线并不意味着片面强调供给,在需求侧方面《意见》提出增强消费者信心、丰富消费体验、确定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等促进体育消费的举措。

《意见》专门设计了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的措施,对于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体育消费服务、支持智能体育赛事发展等也有着墨。同时,《意见》专设一部分强调“体育+”行动及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提出了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加强非医疗健康干预、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引进专业教练员等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等体医、体旅、体教融合的新手段。

保障各项措施切实贯彻落实

《意见》第三个特点是“实”:目标实,措施实,责任实。

《意见》明确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2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推动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在安保等级评价和安保成本、基层体育组织扶持、冰雪场地设施和产业总规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培育、体育产业数据定期发布机制等方面,《意见》也设定了具体的、可评估的目标指标。

《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精准反映现实问题,精准发力解决痛点难点。从政策门类看,财税政策、价格政策、知识产权政策、金融政策、消费政策、土地政策、规划政策、投资政策、区域政策、商事服务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医疗卫生政策、旅游政策、城镇化政策、人才政策等一应俱全。从涉及的主体看,既有中央国家机关,又有地方人民政府;既有政府部门,又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既有消费者,又有规划者、监管者、供给方和相关方。很多措施都下沉到了企业和社区、进入到了学校和医院、具体到了项目和设施,指向明确,效果可期。

《意见》在35条措施后,逐条明确了落实的责任单位,涉及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和国家发改委等25个部门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做实了责任主体,能够有力保障各项措施切实贯彻、落到实处。

未来可期,把体育产业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样板和国民经济新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改革全面深化,全民健身蓬勃发展,体育消费提质扩容,体育产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迈上了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导下,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进程中,各地各部门及全社会深入实施《意见》35条政策措施,将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再上新台阶,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2019-10-09 顾严 范宪伟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9196.htm 1 激活健身消费热情 培育国民经济新支柱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