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题

大国重器 扬我国威

观众驻足拍摄诞生于1958年7月的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

讲解员向观众介绍中国中远程火箭首次成功试飞。1970年1月,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位观众在近距离观看C919大型客机模型。2017年5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在实现大飞机梦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一位老先生认真观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外景模型。2019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这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一位观众满面笑容和“蛟龙号”模型合影。2012年6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7062米,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观众在拍摄被誉为“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模型。

观众在拍摄沙盘上展示的2017年和2018年期间中国建成的重大工程项目模型。

上图:两位观众在观看“复兴号”模型。2017年6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线上投入运行。中国动车组技术处于世界领跑地位。

左上图:讲解员在向观众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12月27日,中国第一个独立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正式为全球提供服务。

左图:讲解员向观众介绍“华龙一号”。2015年5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号机组开工建设。“华龙一号”是目前可出口的自主三代核电机型,已成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有一批大国重器让国人骄傲: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创造载人深潜纪录的“蛟龙号”,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机C919,十年磨砺终成大器的“复兴号”动车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一张张图片展板、一件件实物模型,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些大国重器,用最有说服力的语言,讲述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表明,我国科技装备实力已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越、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本报记者 高弘杰 李韶辉 图/文)

2019-09-3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9115.htm 1 大国重器 扬我国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