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田新元报道记者近日从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采取加强科学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强化平台建设等举措,加快建设林草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林草科技工作水平,力争到202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到2035年达到6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指出,做好新时代林草科技工作,要把坚持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务,把林草融合作为工作重点,把深化体制改革作为关键举措,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大计,把科技先导作为工作理念,不断缩小科技水平与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林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要抓好科学研究,加强重大项目立项和研发力度,启动实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重大科技专项。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超前布局林草前沿技术研究,重点攻克林草事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不断提高林草科技供给质量。第二,要加快成果转化,巩固完善涵盖林草科技推广站等各类主体的多元化林草科技推广体系,探索建立林草乡土专家等新型推广队伍体系,选聘一大批种植大户、技术能人为“林草乡土专家”。通过引导组建国家创新联盟等形式,逐步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多主体协同推进的林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第三,要强化平台建设,着力优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三类条件平台建设布局和管理。加强重点实验室、长期科研基地等平台建设,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促进平台要素集聚向创新集聚转变。第四,要提升标准质量工作水平,强化标准实施,开展标准评估。积极推动林草标准走出去,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进木竹藤制品、荒漠化防治等领域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强化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尽快建立与职责相适应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的林产品监测力度,保障消费安全。第五,要推进科学普及,让科学普及进校园、进社会。第六,要加强科技创新组织保障工作,建立林草重大工程经费不低于3%用于科技经费制度。加强林草知识产权工作和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执法,推动森林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