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鑫
澳门,素有“莲花宝地”之称。在其众多富有中西文化特征的旅游景点中,坐落在新口岸的金莲花广场是海内外游客的首选观光目标之一。广场中央矗立着高6米、重6.5吨的大型铸铜贴金雕塑——“盛世莲花”,这是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件无价之宝。它于1999年12月20日,也就是澳门回归祖国当天落成。
这座金色莲花巨塑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今,它已巍然矗立20个年头,见证了“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经济呈现蓬勃活力,民主政制稳步发展,社会治安良好,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经济活力旺盛
民生显著改善
回归前,澳门宏观经济环境恶劣,连续4年出现负增长。回归后,澳门经济一改颓势,本地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473亿澳门元增长到2018年的4403亿澳门元,人均GDP由1.4万美元增长到8.26万美元,跃居世界前列。
回归以来,在开放博彩业的同时,澳门旅游业及相关餐饮、酒店、会展业迅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开放内地居民赴澳个人游后,澳门经济活力更加旺盛。
大河涨水小河满,澳门居民的福利也随着经济繁荣水涨船高。2018年年中,澳门居民月工资中位数突破2万澳门元。自2008年开始,澳门已连续12年向本地居民进行现金分享。2019年,澳门永久性居民的现金分享额度更由9000澳门元增加到1万澳门元。
回归以来,《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赴港澳个人游、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重大举措出台和实施,使“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澳门迎来一次次发展机遇;港珠澳大桥、粤澳新通道、澳门机场填海工程等跨境及 本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为澳门内引外联架设了更加牢固可靠的软硬件平台。
澳门城市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区域协作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今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澳门纳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与香港、广州、深圳并列成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澳门“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基地”的发展定位也被明确列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成为指导方针,这是“一国两制”带给小城澳门的独特而重要的优势。
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澳门同胞当家做主
回归前,在澳葡当局统治下,澳门同胞享受不到平等的公民权和参政权。回归祖国后,澳门通过基本法确立了特别行政区制度,“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
在“一国两制”下,中央依法行使全面管治权,并授权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权。根据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澳门居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受到宪法、基本法以及澳门本地法律的充分保障。澳门特别行政区真正实现了“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澳门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
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除第一任行政长官和第一届立法会依全国人大相关决定产生外,已顺利进行四任行政长官选举和五届立法会选举。在实现“澳人治澳”过程中,澳门特区形成了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制。在行政长官统领下,行政、司法、立法机关分工负责,行政、立法机关既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这一政治体制既不同于澳葡时期总督大权独揽的殖民统治体制,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促进了澳门特区政治体制良好运作,促进了社会和谐。
澳门自回归祖国开始,就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保持特区长期繁荣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核心工作。2009年2月,根据澳门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制定的《维护国家安全法》在澳门特区立法会获得通过,让国家安全在澳门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澳门特区政府不断加强宪法和基本法以及国情、区情的宣传教育,配合国家及本地相关立法,推进国旗、国徽和国歌的教育工作,升挂国旗活动已在全澳学校实现全覆盖。时任澳门特区立法会主席、即将成为新一届特区政府“掌舵人”的贺一诚告诉新华社记者,法案通过之后,立法会大堂里面很快挂上了国徽,澳门有关部门依法应该悬挂国旗、国徽的地方,也都依法悬挂起来。新一届特区政府将继续严格落实基本法,让“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不变形、不走样。
中西文化交流互融
爱国爱澳薪火相传
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历史,塑造了澳门中西合璧、族群共融的特质,形成了民风淳厚、和谐包容的社会。在这里,大三巴与哪吒庙可以比邻而建,妈阁庙与贾梅士雕像也拥有各自的膜拜者。
2005年,既有大三巴牌坊、岗顶剧院、东望洋灯塔这样的西式建筑,也吸纳了妈阁庙、郑家大屋这类传统“中国风”特色的“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澳门13%的土地面积从此成为遗产保护区。此后,澳门市民和特区政府严守底线,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特区立法会议员施家伦说,澳门要有机平衡和利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发展定位,向各国游客及葡语国家民众广泛宣传“一国两制”的澳门故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