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9月24日电 记者刘梦雨 实习记者孟佳惠报道 今天,中国改革报社《中国信用》杂志在2019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公布了首届全国信用承诺书示范性案例征集评选结果,湖北黄石等18个地区和单位荣获“全国信用承诺书示范样本”称号,浙江杭州等14个地区和单位荣获“全国信用承诺书特色样本”称号。全国第三届“信用中国·城市在行动”媒体纪行活动同时启动。
今年6月25日,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承诺制,让市场主体和公民讲诚信,自主承诺。在国家发改委财金司指导下,《中国信用》杂志承办了首届全国信用承诺书示范性案例征集评选活动,评选结果经过初选、专家评委讨论打分、网络投票、综合汇总统计等环节产生。
开幕式上,中国改革报社社长宋葛龙从三方面分享了此次活动的体会。
第一,信用承诺已成重要“抓手”。从参选承诺书案例看,总体特点呈现出“两多一高”:一是基层创新多。很多承诺书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特点,如重庆巫溪县探索建设全领域信用承诺,实现县内续存企业承诺全覆盖以及全民信用承诺。二是应用场景多。同一个类别有多种应用场景,如上海长宁区审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实施薪资事项承诺制度,提升了外籍人才在华营商的服务体验感。三是践诺比例高。根据报送的践诺情况,七成以上的信用承诺,践诺比例在80%以上,充分说明了信用承诺的价值所在,就是让监管方和被监管方在信任中都充分受益。
第二,信用承诺势头正劲。从网上投票看,社会各界对全国信用承诺书大赛体现出“三高”:重视度高、参与度高、需求度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网络投票,网络投票达200余万份,平均每份承诺书得到6.4万票。很多地方和部门充分认识到,信用承诺书是简化办事流程、提高监管效率的关键举措,亟须由国家层面进一步统一信用承诺书的模板。
第三,信用承诺未来可期。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希望各地做到“三个强化”:强化公示、强化应用、强化宣传,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信用承诺书的认知度和感知度。
“今天我们以承诺书征集评选结果发布为契机,正式启动全国第三届‘信用中国·城市在行动’媒体纪行活动。”宋葛龙表示,今年,《中国信用》杂志将以“信用承诺”为主题,挖掘应用信用承诺书的各类经验和故事,加以深度总结和生动呈现,让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感受“讲信用、守承诺、赢未来”的深层含义,让越来越多的人见证承诺、诚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