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取暖季迎面走来 保空气质量多路施策

“2019国际清洁取暖峰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路线;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老百姓温暖过冬

□ 本报记者 薛秀泓

“通过两个采暖季的实践,清洁取暖取得显著成效,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逐年增长,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了应有贡献。”

清洁取暖是关系数亿人的民生、民心工程。当前,北方地区进入供暖筹备期,又一年的采暖季向我们走来。一场兼具示范效应、指导意义的专业盛会——“2019国际清洁取暖峰会”近日在陕西西安召开,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郭伟在峰会上致辞时如是说。

本次峰会由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能源局、中国能源报社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商清洁取暖大计。

改善人居环境重要举措

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第一句话就为清洁取暖定义:“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核能等清洁化能源,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打赢蓝天保卫战3年行动计划提出“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与上述规划提出的内容一脉相承。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清洁取暖是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2017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完成散煤治理任务1000多万户,新增清洁取暖面积15.5亿平方米。从长远看,清洁取暖是能源结构调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副司长吴险峰透露,截至2018年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完成煤改气580万户、煤改电360万户、集中供热地热能替代60万户左右。吴险峰认为,“散煤治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并能同步解决空气污染等问题,可以拉动消费增长,实现一石多鸟,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西安西咸新区是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在国内率先大面积推广城市供热新模式,建成供热面积600余万平方米,每个采暖季可替代标准煤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8万吨,为破解北方城市清洁供热难题提供了西咸样本。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康军表示,自2015年启动第一个示范项目到2016年独立掌握核心技术,再到如今新区已拥有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打赢蓝天保卫战3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在2020年采暖季到来之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要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基本生活的散煤替代,时间要求很紧迫。对此,吴险峰表示,要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煤改气、煤改电、煤改地热”是农村散煤治理的主要技术路线。实践表明,通过天然气、电、沼气、地热等方式替代散煤,是解决北方地区大气污染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些做法。

在众多取暖方式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不建议采用电直接加热方式。

他解释说,电能直接取暖简单方便,对大城市是一种实用的方法,但是能量损耗大。他举例说,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一般只有约30%可转化为电能,最先进的发电机组也只有45%~50%可转化为电能,其余热量常常作为废热被排出,能量损失很大,可以说是“好钢没有用到刀刃上”。“从热力学角度看,电是高级能源,热是低级能源,为实现‘温度对口、梯级利用‘,不建议采用电直接加热取暖方式。”

陶文铨进一步强调,各种形式的热泵取暖、深层地热取暖及蓄热技术取暖符合科学原理,能源利用效率高,有条件的地区要大力提倡。而在偏僻的广大农村地区,采用新型清洁炉灶取暖也不失为一种可行办法。

郭伟对农村清洁供暖有同样看法,他认为,需要用新观念和理念来认识农村散煤替代问题。“总体来说,农村居民有三方面需求:方便智能、清洁、实惠。”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路线

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一个治本之策,清洁供热是改善冬季空气质量的重要保障。原环保部总工程师杨朝飞表示,应正确辩证地认识清洁能源与清洁燃烧技术,清洁能源要大力推进,但清洁能源还受到自然禀赋和成本影响。清洁燃烧技术是化石能源清洁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平衡我国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压舱石,如果离开清洁燃烧技术,高质量发展会大打折扣。

郭伟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路线。重点要把居民的清洁取暖需求放在首位,把能源供应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老百姓温暖过冬。同时,要大力促进清洁取暖政策的出台,强化市场和价格机制,政府推动、市场发挥作用,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居民在可承受价格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9-09-09 “2019国际清洁取暖峰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路线;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老百姓温暖过冬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8349.htm 1 取暖季迎面走来 保空气质量多路施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