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袁琳报道 9月9日,国家图书馆将迎来建馆110周年。届时,国家图书馆将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展现国家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一级巡视员陈彬斌在8月28日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将于9月7日正式开展,汇集了全国20多个省近40余家公藏单位、30余位私人藏书家的300多种珍贵典籍文献。
“此次展览内容丰富,既有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品,也有近年来古籍普查的新发现;既有汉文古籍,也包括金石拓片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既有藏品静态展示,也有多媒体技术运用和互动体验设计。这次大展规模大、等级高,集中反映了我们国家古籍保护的成就。”陈彬斌说。
据了解,此次大展将首次展出近年古籍普查中新发现的一批重要古籍,例如:北宋刻本《景祐礼部韵略》等。同时,展览将首次系统展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修复重点项目成果。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世田介绍,“今年是司马光和曾巩1000年诞辰,此次展览也将隆重展出宋刻本《资治通鉴》和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这是存世最早、也是最完整的版本。同时集中展示国家图书馆及相关单位在中华典籍传承方面所形成的古籍整理影印、数字化、缩微复制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