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贯山西省6市45县,绵延716公里汇入黄河,哺育着山西1/4的人口,被誉为山西的“母亲河”。夏秋时节,行走在汾河沿岸,只见绿树掩映、众鸟啁啾。那首熟悉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仿佛又回荡在耳边:“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汾河流域地下水位一度大幅下降,几乎断流。加之污染日益加重,汾河干流劣五类水质比例曾经达到68%。为让“母亲河”恢复健康,近年来山西省持续加大治汾力度。
为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山西省坚持治标与治本兼顾、近期与远期结合,通过节水优先、实施“五水济汾”、退还被挤占的河道生态用水、用好本地水、洪水资源化、地下水关井压采等六项措施,让河流动起来。为了让汾河水质好起来,山西省从治汾先治污、水动力重构、提高污水排放标准三方面发力,为改善汾河水质“保驾护航”。为了让汾河沿岸风光美起来,山西省通过绿化、河道景观化、河流生态化等措施,实现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目的。
多年不懈治汾,使“母亲河”清水复流。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汾河成为市民休闲、消暑和营生的“清水河”。
眼下,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正在持续推进。下一步,山西省将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短安排”和“长打算”相结合,实施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饮用水、地下水、流域水、黑臭水、污废水“五水同治”,推动汾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王飞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