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蒋良明
□ 杨海燕 张 伟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迎宾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建强党组织“一个核心”、做实“三治协同”社区治理、建立资源整合“五步法”,夯实治理发力点,巧解治理痛点,力除治理难点,让原本脏、乱、差的“落后社区”成为人人羡慕的宜居、宜业“和谐社区”,让社区成为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典范。
建强“一个核心”
夯实治理发力点
“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近年来,迎宾社区坚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在社区成立党总支,在辖区内的公司、小区、市场、自治组织建立党支部,在楼栋、单元、商铺建立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据悉,迎宾社区通过让党员在小区、楼栋、单元和开展“党员值日”等活动,使社区党组织成为居民心中的一面旗帜,凝聚起“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共识。
社区“和事佬”志愿服务团队里的11名老党员,不仅以身作则,积极投入到社区治理中,还带动辖区20余个老人参与到邻里互助、小区治理、文明劝导、矛盾调解中。
67岁的袁天德是社区里的老党员,他与另外两位老党员不仅对小区房屋的楼顶、下水道、墙面进行维修,还对小区内的环境卫生、消防安全进行维护,尽职尽责。
66岁的刘华珍阿姨说起社区的现状,开心得像个小孩:“环境不仅比以前更美,邻里、商户之间也十分和睦,大家就像一家人。”
做实“三治协同”
巧解治理痛点
迎宾社区党总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直击治理痛点,以自治为基础、共治为补充、法治为保障,形成了“培育居民自治‘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推动多元共治‘共同的事共同办’、坚持德法并举‘涉法的事依法办’”的“三治协同”治理新模式,巧妙化解难题,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
据了解,迎宾社区原来有15个破产改制企业的家属区和20个老旧院落,属于无自治组织、无物业管理、无人维护清洁卫生的典型“三无小区”。在社区治理中,迎宾社区培育了一批政治过硬、能力出众和居民拥戴的能人,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在小区中建立了家委会和院委会,不仅解决了小区内设施陈旧、绿化不足等问题,也改变了过去“想管又管不好,不管又不得了”的烦恼。
在发挥社区能人作用的同时,社区每年还评选出“社区好人”“诚信商户”“文明家庭”“爱心商家”等身边典型,把评选出来的典型照片贴到橱窗、形象亮到小区、事迹发到网上、牌子挂到门口,激励大家学先进、传先进、当先进。
洋逸媚发艺养生会所被社区评为“爱心商家”。长期以来,该所员工为社区7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每个交替季节还熬制各种养生汤,免费送给社区居民和商户。老板张汇青告诉记者,“作为商家,能为社区这个大家庭做点贡献,我感到很光荣。”
探索“五步法”
力除治理难点
“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出、事由谁来干?”这是社区治理所面临的瓶颈。近年来,迎宾社区党总支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发挥党建在各类基层组织和创新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以“资源来自社会又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大力探索资源“聚、引、配、拓、享”五步法调度机制,让社区成为资源的“集散地”“中转站”“调度中心”,有效提升了治理能力和水平。
“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针对辖区的“五多”现状,社区党组织将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找寻辖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相融共生的需求链接点,在社区内搭建起双向需求互助平台。
例如,联合40位爱心商户,制订红黄两色的“社区爱心手册”,对社区好人、困难群众、居民等购物实行优惠,爱心商户相互之间畅享爱心绿色通道;建立流动儿童之家、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电商平台、“和乐寿”集体生日等16个民生服务项目;组建和事佬、绿橄榄等16支志愿服务队……社区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需求自助服务体系。
谈到流动儿童之家项目,迎宾社区党总支书记舒明英说,“该项目不仅解决了商户孩子放学失管、失教的难题,同时也激发商户资源反馈社区治理。”
在迎宾综合批发市场做生意的吴斌便是流动儿童之家的受益者之一。为感谢流动儿童之家解决了其孩子放学无处去、没人辅导作业的后顾之忧,他主动联系其他商户,将自己的车辆组织起来成立爱心车队,帮助社区老人出行、就医和清理“三无小区”废旧家具等。
另外,社区还常常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也促进了邻里、商户之间的和谐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