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窗

党建引领 探索农业发展“三变”模式

贵州省天柱县桥坪村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户“清零”目标

□ 本报记者 曾 华

□ 陈光昌

烈日当空,酷热难当。在贵州省天柱县渡马镇桥坪村白家组的三红蜜柚基地,桥坪村脱贫攻坚副指挥长周鑫和村民林世吉、林世豪等一起,正忙着给柚子套袋。柚子满枝,三红蜜柚丰收在望,村民满心欢喜。

白家组的三红蜜柚基地隶属于天柱永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桥坪村采取“党建+公司+合作社+基地+村民”的模式,2016年,天柱永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在桥坪村白家组流转土地217亩,种植三红蜜柚4000多株。2018年开始挂果,2019年开始进入盛产期。“今年平均一株挂果6个,一个重约7斤,每斤8元,株产值330多元。”公司老板林世吉说,果丰人心红,基地请了11家贫困户在基地里施肥、除草,平均每人年增加收入6000多元。

“在龙头企业永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下,桥坪村的三红蜜柚产业从最初的217亩发展到现在的三家公司和散户种植500余亩。”周鑫说,三红蜜柚产业总投资350多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00万元。丰收挂果后预计年产三红蜜柚200万斤,年产值超1000万元。产业发展利益链接贫困户89户,户均分红700元。三红蜜柚产业解决就业40多人,人均年增加收入6000多元。

在天柱县渡马镇桥坪村杨武斌的葡萄基地里,周鑫一直都没闲着,忙着把成熟的葡萄拍照发到朋友圈里,呼朋引伴前来采摘葡萄。看到前来采摘葡萄的游客络绎不绝,杨武斌夫妇俩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的葡萄能丰产、好销售,全靠村里、镇里的干部帮忙。”杨武斌说,近年来,他依托党的产业扶贫、农业三小工程、微型企业等扶贫政策,2012年成立天柱县渡马镇宏兴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精品葡萄50亩。其中,种植巨峰葡萄18亩、夏核12亩、美人指20亩。年产精品葡萄2万斤,年销售葡萄收入160万元。帮助10多户贫困户就业脱贫,带动20多户村民种植葡萄走上脱贫致富路。

“三红蜜柚和葡萄产业,只是桥坪村党建发展产业的一部分。”周鑫说,桥坪村有18个村民小组,其中有产业的就有7个。全村有695户村民,其中就有200多户村民有产业。桥坪村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带头模范典型,预备党员印恒平养殖大雁、野鸭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村副主任罗安军制作酸菜带动群众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党支部书记喻再全种植高山葡萄、黄桃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园;党员蒲二妹发展大棚蔬菜带动群众走上脱贫路。截至目前,桥坪村共有三红蜜柚500亩,葡萄100亩,西瓜20亩,黄桃、冬桃等250亩;大棚蔬菜150亩,辣椒270亩;高粱100亩;烤烟100亩。有养鸭户27户、养羊户3户、养鹅户15户、养鸡户175户。

“天白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是发展精品水果、现代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最佳区位。”喻再全说,桥坪村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三变”模式,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重点打造桥坪村的精品水果示范园,通过电商平台,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三品一标”农特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开发白家湾石林迷宫、白家湾桃花谷、犀牛塘瀑布、勾江虾口洞等旅游景点,使旅游开发和农特产品有机结合,又快又好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户“清零”目标。

2019-08-19 贵州省天柱县桥坪村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户“清零”目标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7490.htm 1 党建引领 探索农业发展“三变”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