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全球货“引进来” 四川造“走出去”

今年上半年,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出港货值达449亿元,同比增长77%,成为成都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格局和打通国际贸易新通道主引擎

□ 本报记者 王泽勇

□ 陈军德

近日,四川成都海关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四川外贸进出口“成绩单”: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033亿元,同比增长21.9%,远高于同期全国3.9%的整体进出口增幅。

其中,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出港货值达449亿元,同比增长77%,在推动“四川造走出去”和“全球货引进来”上表现突出,成为成都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格局和打通国际贸易新通道的主引擎。

在这份优异的“期中考”答卷中,成都国际铁路港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铁路港到全球自由贸易港,以通道建设带动产业体系构建,引导企业投资由沿海转向内陆、由规模化生产转向定制化生产……在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成都国际铁路港迈出坚实的步伐。

让更多国外商品“运进来”

成都市民在青白江就能“逛欧洲”

7月24日,一列满载白俄罗斯乳制品的货运专列从明斯克顺利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中心站。该趟班列装载41个集装箱的白俄罗斯乳基粉,整列货物总重1025吨,预计实现本地贸易额落地超过148万美元。乳基粉是优质的食品原料,其顺利到港将为中国食品加工产业提供稳定保障。这批产品将分拨至以华东和华南为主的中国各个地区,用于制作汤料、烘焙食品、糖果等产品。

据悉,今年内还将发运6趟专列,总计240余个集装箱,仅乳基粉一项,贸易额就将突破3亿元,占白俄罗斯对华出口的70%。

经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审定,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2.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按照“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和打造国际性消费型城市的总体部署,成都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中欧班列(成都)根据需求,大幅增加开行数量和范围,有效推动了周边各国的经济发展,满足了成都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除了已经稳定进口的红酒、饼干、奶粉等产品之外,中欧班列(成都)的运输品类一直在不断扩大,满足了成都市民在青白江就能“逛欧洲”的需求。

让更多川货“走出去”

搭乘中欧班列(成都)出国“乘客”越来越多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国外产品“走进来”,让成都市民不出国门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土特产”;而“成都产、四川造”的商品“走出去”,也让天府之国的“名片”搭乘中欧班列(成都)走向世界。

随着列车越来越多,路也越跑越“熟”,承运装备和技术不断升级,原先受限运送的食品类、农产品、畜牧产品等也将纷纷加入中欧班列里来。

不久前,中欧班列(成都)运送四川直供特殊农产品至奥地利维也纳的测试柜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奥地利华人总会将这次测试柜的结果总结为“圆满”,此次运输也被视为打开成都至奥地利蔬菜运输的“一条黄金路线”。

据悉,奥地利华人总会拟在奥地利建立“川府美食基地直供欧洲”的跨境电商平台和实体集散中心,致力于“川货到欧洲”;拟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运送四川直供特殊农产品至维也纳,并配送覆盖到奥地利全境的400多个网点,打造“生鲜物流+”的国际物流直供体系,实现四川优质农产品直达欧洲人的餐桌。

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为川内产能布局和产业聚集增添强劲动力

随着口岸功能的日益完善,中欧班列(成都)的运输货物品类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不断向精准化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拓展。意大利火神飞机、德国磁悬浮轨道梁、高精纺织品机械、中石油三通阀设备等先后通过中欧班列(成都)完成运输和进口。

通道的畅通,促进贸易的增长;临港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也为川内产能布局和产业集群快速聚集以及众多适铁适欧全产业链的梯次转移增添助力。

成都国际铁路港负责人表示,中欧班列(成都)跨国联运以及供应链综合解决中心的打造,不仅将进一步推动商品、服务、金融、人口和信息的流动,也将助力沿线国家开启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2019-08-08 今年上半年,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出港货值达449亿元,同比增长77%,成为成都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格局和打通国际贸易新通道主引擎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6998.htm 1 全球货“引进来” 四川造“走出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