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河南栾川:展现全域旅游新景观

老君山金顶道观群 曾宪平 摄

鸡冠洞景区溶洞奇观

竹海掩映下的重渡沟景区

龙峪湾景区森林葱郁

红色旅游区抱犊寨

天河大峡谷景色宜人

□ 本报记者 时和昌

栾川,因传说远古鸾鸟群栖于此而得名。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栾川县是中国旅游强县、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示范县、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

2018年12月12日,栾川被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森林覆盖率82.4%,名列河南省第一,有“中原肺叶”之称;境内有老君山、龙峪湾、重渡沟、抱犊寨、鸡冠洞等两个国家5A级和6个4A级以及多个3A级以下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特色各异的全域旅游格局。

得天独厚

发展全域旅游夯基础

一来到栾川县城,眼前突然靓丽起来:蓝天白云,满目青葱,宽阔整洁的街道从白墙灰顶的楼宇中穿过,使人感到这不是一个深山区的小县城,而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市。打开车窗,一股凉爽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直入肺腑,沁到心田,感觉是那样的惬意、舒心、快乐。

当天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进入龙峪湾。龙峪湾,这名字就耐人寻味,传说这里是蛟龙沐浴之地。这片观赏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的山林,是世界地质公园。沿着山溪叮咚的小路蜿蜒而上,便走进了遮天蔽日的林海,万亩落叶松林里一片片旱莲铺就了满地绿茵。在郁郁葱葱的落叶松林里,突然出现了许多彩色的帐篷。据了解,这一带的负氧离子高达6万多个,城市里来的游客都想到这里来住一宿……

老君山是中原山水文化的杰出代表。这个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北方道教信众的拜谒圣地。相传东周时期的“守藏室史”李耳到此归隐修炼,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据说,“老君山”这个名字还是唐太宗所赐。

沿着景区道路盎然而上,很快就走上了沿悬崖峭壁凿建出的被称作“十里画屏”的观景栈道。栈道沿着山势缓缓地通向老君山的最高峰,壮观的石林景观、秀美的重峦叠嶂就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独特的“滑脱峰林”地貌造就了美轮美奂的如画风景,记录了19亿年前造山等地质构造的演变过程。山泉从石缝中溢出,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聚集成瀑布,从数十米高的崖顶飞流直下。清新、湿润、凉爽的空气润泽着满目的苍翠、秀美的山峦,走在其间,一点也不觉得劳累。

抬头仰望,在那山峰的最高处,蓝天白云下一片金光闪烁,那便是金顶道观群。千仞万峰托举起这片宏伟的建筑群,使它耸立在山峰之巅。爬上顶峰,建筑群金碧辉煌、宏伟壮观,你会惊叹这些建筑群是如何在这绝境中建成……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玉皇顶、钟鼓楼、大道院、神道天桥……这些明清皇家宫殿式的建筑群就这样展示在游客面前。金殿、亮宝台、玉皇顶,全都沐浴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恍如天境……

再去游览天河大峡谷,这里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观区。沿着步道缓缓而入,两边悬崖峭壁、奇峰林立;脚下山泉汩汩流过,浓密的树荫遮天蔽日,微风送爽,感受到的是饱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直入肺腑,不由得闭目凝神深深吸吮。猛抬头,对面峭壁上一瀑布从天而降,晶莹剔透的水花四溅开来,润湿了一方翠绿……

鸡冠洞是一处大型石灰岩溶洞,长达5600米,供观赏长度1800余米。怀着敬畏之心走进溶洞,便会被眼前景观所震撼:上下分五层,落差达138米,共有八大景区,依次被命名为玉柱潭、溢彩殿、叠帏宫、洞天河、聚仙宫、瑶池宫、藏秀阁、石林坊。玉柱潭石柱密布,其间有一潭清澈池水;溢彩殿形成约6亿年,洞顶悬挂的钟乳石、地面隆起的石柱石笋在灯光映照下流光溢彩;叠帏宫在第三景区,一根高4米的石笋上叠坐着三个“胖罗汉”。宏大的溶洞空间里亭台楼阁玲珑剔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不禁惊叹大自然为何如此造化,感慨神奇力量的鬼斧神工。进洞一次,终生难忘。

让人难忘的还有“抱犊寨”。栾川人竟然把这个几十年前的土匪窝打造成了一个4A级景区,而且是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区。

在山寨下抬头望去,抱犊寨就在云雾缭绕的山顶,周围皆百丈悬崖,南边壁立千仞,西面两峰对峙,东门右侧便是“断山壕”,典型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险境。1947年,当地匪首谢润玉占山为王,兵力达到1300余人,解放军曾三次攻打未果,多有伤亡,后采用“围三阙一”战术,历经33个昼夜,匪首弃寨逃遁,方得解放。

进到寨里,发现里面地势开阔,俨然是个风情小镇。其实在战争期间,原来的寨中建筑早已毁于炮火,山寨几十年一直处于荒芜状态。后来,栾川一矿老板决心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倾其个人资产6亿元,与民间工匠老杜携手,在古寨原址上恢复本来面貌:寨上的明碉暗堡星罗棋布,寨中商户店铺紧密相连,绣楼宅院古朴典雅,赌场酒馆热闹非凡……为了打造红色旅游景点,景区还特意复原了当年解放军的攻寨指挥部、战地医院、弹药库等,并收集了许多当年的作战文稿和枪械武器,生动展示了当年解放军紧张备战、攻克山寨的战斗场景。游客身临其境,感受颇深。

全县动员

打造全域旅游新模式

近年来,栾川县依托资源环境优势,推进绿色转型,对工矿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并举全县之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基本实现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目标。

栾川把全县分为矿产资源开发区和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区,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实施工业绿色化改造,实现减排效益最大化;发展循环经济,促使矿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栾川坚持“旅游富县”战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目前,已创建4A级以上旅游景区8个、旅游乡村45个,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全国首批18个旅游强县之一。

生态好了,旅游火了,更要让全县老百姓都参与到旅游的发展中,让旅游发展带来的好处惠及全县人民,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栾川县决定在抓景区景点建设的同时抓全域旅游建设,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全域旅游,把处处美景都变成景点,真正成为全国旅游目的地。

目标明确了,全县人民都发动起来了。每到旅游旺季,全县各部门都派出精兵强将到各景点服务,到高速公路口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为了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栾川县在全国第一个实行“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措施,为此,县财政每年要补贴2000多万元。这一措施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游客量暴增。

县委书记把电话打到小山村的村主任那里:“你那里咋样啊?”村主任接到书记的电话,惊喜而又兴奋:“我们这儿家家都住满了!”书记叮嘱道:“一定要把游客全都安置好,特别是一家子人,有老人和孩子,一定要保证他们有房间住,吃好玩好!”村主任大声向书记保证:“书记您放心!不行我们把自己的房间腾出来,也要把游客们安顿好!”

为了应对游客爆棚,栾川县已经把暑期学校作为安置游客住宿的候选之一,在教室里准备了简易床被和凉席,提供给没有找到宾馆的游客免费居住。山里人质朴实在,在栾川各地,只要问起景区情况,栾川人都会热情相告、热情服务。

栾川发展旅游的亮点之一是矿老板的成功转型。他们深刻理解了县委、县政府打造全域旅游的主导思想,把多年打拼积攒下来的资金投入到景区建设中,为全域旅游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年的矿老板杨植森在花甲之年正式接手老君山景区,倾其所有,投入几亿元,下决心要把老君山打造成全方位、多层次满足游客需求的知名文化山水景区。苦干两年时间,杨植森终于将濒临封山的老君山景区创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造了国内最高的站立式老子铜像。同时,引进奥地利缆车,架设2180米中灵索道,带活了周边上千家村民的家庭宾馆。为了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杨植森将景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经营项目全部交给当地村民,让该村80%以上的农民都吃上了“旅游饭”。

伊水湾大酒店是栾川县最好的大酒店。老板梁小宝告诉记者,10年前建设这个大酒店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他的父亲也是栾川县一个成功的矿老板,看到全县旅游发展朝气蓬勃但却没有一个像样的高档宾馆,就投资上亿元转型建起了这所豪华漂亮的星级大酒店。酒店由宽阔大气的综合主楼和三座豪华雅致的贵宾楼组成,多款风格迥异的室内设计装潢以及光线充足、视野开阔、配套设施齐全的房间,给游客营造了一个舒适幽静的港湾。人们住在这里还可以品尝到当地最具特色的民俗菜肴,传统的美食让你回味无穷……

升级改造

推动全域旅游上台阶

几年的努力,几年的发展,栾川的变化有目共睹:山更绿了,川更美了,人更有精神了。这便是县委、县政府既定的目标——把贫困山村变成美丽乡村,把农民变成旅游从业者、参与者,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

记者来到潭头镇拨云岭村,看到村情介绍说,这个村每人只合两亩多地。村支书杨来法伸出一个巴掌说:“就是这嘛!这山里坡陡沟深、土地贫瘠,好不容易种了一点庄稼,一场雨冲刷得啥也没有了。”为此,拨云岭围绕着县委、县政府发展全域旅游的部署,结合本村情况,在山上种起了核桃树,核桃树下种牡丹,树林子里散养鸡,整个山岭成了一片碧绿的海洋。山变美了,环境彻底改变了,村里便也搞起了农家乐,发展乡村游。游客们来到这里,看美景,在树林边围着大桌子吃村嫂们当场擀出来的手工面、刚从地里采回来的绿色蔬菜、炖土鸡,再配上当地采摘回来的菌菇,其乐无穷。

栾川县“把贫困山村变成美丽乡村”的宏伟计划围绕“绿、亮、净、美、文”这五个字来设计。全县共列出83个贫困村,找出53个有旅游资源的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和依托旅游资源开农家宾馆、小商店。

祖师庙村精心打造的隐心谷在一条并不十分宽敞的山沟沟里,农家小院修整成了民宅别墅,空地变成了草坪,农舍的小窗户变成了大玻璃落地窗,窗外是后山浓浓的绿色,枝条垂吊在窗前,成为游客住宿发呆的地方……打造者的理念是“隐去浮华、回归本心”,让游客远离城市喧嚣、感受自然之美、回归内心宁静,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大山深处的陶湾镇协心村,在一片青山的怀抱里显得静谧、柔美,可一进到山里,眼前便突然出现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依山傍水的古朴建筑,灰色的房顶,洁白的土墙和屋前点缀的石磨、玉米棒、小红灯笼,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农庄画……这便是陶湾镇协心村打造的一方乐土——静水山居。与城里来的游客们闲聊,他们说,这里的山很美,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色。他们喜欢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环境。山居配套设施齐全,吃、住、娱乐、休闲都很方便,呼吸的是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品尝的是山泉酿煮的山珍野味……

山居的建设者是协心村的几位村民,老板原是做玉石生意的商人,与时俱进,倾其所有,打造了这一方乐土。

“这高端奢华上档次的条件,这不菲的价格能引来多少游客呢?”记者的疑虑在潭头镇拨云岭上的“十三月客栈”得到了解释。看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其内涵:年轻一代的创业者多年辛苦打拼,要找个地方歇歇脚、养养心,于是就在这片不大的山头上建起了这片山居,像绿海中的一片孤岛,坐在幽静、温馨的客厅就可以眺望四周的林海,极目遥远的天边……

“我们都是这个年龄段的打拼者,也最清楚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投资人之一的X抱着自己的小孩,一脸的沉稳和自信。“在职场上拼搏,压力都很大,忙活了许多天,就想找一个地方放松几天,歇歇脚、充充电,然后再去打拼……”于是,三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拍即合,几百万元就投到了这山上。没有刻意做什么广告,只是在平台、微信上介绍了一下,就吸引许多同龄的伙伴们开着车、带着一家人来了。记者从价目表看到,一层房间780元,二层大床房1178元起。酒店提示:本酒店位于景区内,进入酒店需购买景区门票。就这样,这客栈便成为栾川全域旅游的一部分。

重渡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起步早、发展快,被称为“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多年前景区的农家宾馆床位就已达到1万余张。景区将“水清、竹多、落差大”的自然优势和景区打造的“茶文化、竹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有机融合,让游客领略到生态游和乡村游的别样风光。尽管有这么多的床位,在夏季3个月的旅游旺季中这里仍是客源爆满、一房难求。为此,景区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造。现在的重渡沟,农家宾馆整体在提升,有豪华大酒店,有挂牌二星的度假村,还有价格便宜实惠的农家院,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全面发展

展现全域旅游新景观

栾川县旅游最美丽的风景还有分布在各景区周边的农家宾馆,它们像一个个小星星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的农家宾馆,每天60元~80元的床位费,还免费提供一天三餐的农家饭。许多城市的离退休人士在这里一住就是几个月,充分享受这里的优美环境。

在百度上搜索“栾川农家宾馆”,就会有成百上千条信息出现,全是农家宾馆、农家乐的预订信息和广告,许多还配有图片以及客户点评。栾川的山民再也不是祖祖辈辈种地打柴的农民了,他们主动投入到旅游发展之中,开农家宾馆,到景区去打工,养土鸡、土猪,种植绿色蔬菜、菌菇,为农家宾馆提供当地特色食材,真正成为栾川旅游的从业者和参与者。据统计,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784元增加到2018年的11,902元,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8.9万人减少到目前的0.28万人,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三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0%,比2010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2019年5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栾川县终于脱贫摘帽。这也是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

记者来到庙子镇庄子村,几年前这个村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庙子镇党委、政府依据该村靠近龙峪湾景区的优势,决定帮助其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流转土地880亩,按照豫西民居特色统一打造220户民居,使这个小山村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体风格明显,民居特色突出。

庄子村村主任朱淘利谈起村里的发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村里新建起3公里自行车道和两米宽的沿河步道,一下子让景区大门口到镇子里的道路和河道亮起来了。随着基础条件的不断完善,全村首先发展起了56家家庭宾馆,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很快扩展到117家,实现了70%的农村劳力稳定就业。几年来,我们村年接待游客量都稳定在5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

记者来到朱淘利家探访。他家的家庭宾馆是一座漂亮整洁的三层小楼,楼前贴着统一印制的“传统菜价目录公开表”,结尾处还有监督电话和价格举报电话,落款是家庭宾馆协会。家庭宾馆协会会长就是朱淘利。他说,家庭宾馆协会主要对村内私搭乱建、漫天要价及食品质量进行管控监督,并按照卫生、服务等统一标准对家庭宾馆进行星级评定,保证家庭宾馆提供优质服务。

记者在楼前院子里一棵枝叶茂盛的老树下与几桌游客吃了一顿丰盛的农家饭菜,香喷喷的玉米糁汤配上炖土鸡、炒香菇、烤河鱼、烩山珍、调野菜……那情景至今还萦绕在脑子里。

城市人暑期来到山沟里,享受这里的清凉和幽静,还有就是期望能品尝到大山里的绿色食品。栾川县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农产品,杂粮、食用菌、中药材、林果等等,这些特色食材深受游客喜爱。栾川的玉米糁汤,谁喝了都说香,原因就在于栾川的玉米多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生长周期长、籽粒饱满金黄,香味独特。栾川豆腐用当地无污染、生长季节长且生长于高海拔地区的黄豆做原料,山泉水浸泡、石磨磨浆、酸浆点卤、石板压榨,口感筋道,久炖不烂,耐嚼爽口,成为游客必尝的一道佳肴。

栾川县不仅让这些特色食品满足游客需求,而且还在考虑如何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在惠及更多老百姓的同时还能让栾川农民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致富。为此,栾川县不失时机地打造“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陆续推出高山杂粮、食用菌、特色林果、中药材、果酒饮料、非遗传统类6大系列81款市场认可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农产品,采取“品牌+工厂+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特色农业。通过门店覆盖、网上营销,栾川将优质农产品转化为畅销的旅游纪念品,让当地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城市的千家万户,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实现了农民的二次增收。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栾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2019-08-0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6997.htm 1 河南栾川:展现全域旅游新景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