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华 铭
□ 王 虎
去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探索实践,依据“因地制宜、资源整合、方便群众”的原则,创新“13456710”工作模式,发挥468支志愿服务队伍作用,扎实有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用“源头活水”滋润群众心田。截至目前,泗县共举办“举旗帜·送理论”等文明实践活动600余场,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
喜闻乐见 群众热心参与
“13456710”工作模式具体指的是: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条”主线;遵循“3化”要求,即活动阵地“便民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队伍“群众化”;实施“4项”保障机制,即协调联动机制、学习培训机制、服务考评机制、精准服务机制;开展“5大”主题实践活动,即传播思想理论、塑造“精神家园”,聚力扶智扶志、共建“富美家园”,弘扬文明新风、涵育“和谐家园”,崇尚善行义举、建设“爱心家园”,传承优秀文化、打造“美德家园”;为群众提供“6单”精准服务,即开门征单、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志愿接单、政府买单、社会评单;按照“7有”建设标准,即有固定场地、有统一标牌、有专人负责、有必要设备、有管理制度、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资料;精心打造“10大”服务平台,即理论宣传、扶贫扶志、文化惠民、教育服务、平安建设、科普服务、体育卫生、关爱帮扶、移风易俗、网上实践。
“改革开放四十年,胡庄旧貌换新颜;不忘初心履使命,决战决胜脱贫困;砥砺奋进强村梦,旗帜高扬新征程;生态文明站前排,胡庄跨进新时代。”在泗城镇胡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2岁的胡学孟和一群小演员正在表演自己编的快板书。胡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设在该庄的乡村大舞台,台上老党员带着小学生演得精彩,台下周围村庄的乡里乡亲看得起劲,为即将在这里开展的“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活动热场。
去年以来,泗县整合党校、广场、公园、乡村舞台等现有资源,在不新建的基础上,按照“7有”标准,在县委党校设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县17个乡镇(开发区、泗涂产业园)和21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全县187个行政村(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企业和个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将活动阵地延伸到群众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园区工地等生产生活一线,推动活动阵地“便民化”。
为广泛引导群众参与活动,泗县采取上党课、作报告、快板书、地方戏等形式开展活动,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等趣味式宣讲,并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用文化墙、微雕素、展板等形式进行形象化宣传,推动活动形式“多样化”。
同时,泗县着力打造能讲会讲善讲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宣讲队伍,鼓励公益团体、热心群众等自发成立志愿服务小队,发挥草根名嘴作用,鼓励全民参与,建成468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3327人,推动活动队伍“群众化”。
春风化雨 群众广泛受益
雪白的墙壁、数十张桌椅、简单的教学仪器,白天的村民议事活动中心,晚上成了新时代农民夜校。“夜校结合村民的特点和需求,为村民量身定制菜单式的课程。课件内容都是授课人自己制作,尽量采用接地气的语言,用身边人、身边事宣讲扶贫政策、创业经验、孝老爱亲,确保村民听得懂能受益。”大杨乡小丁村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袁浩说。
泗县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县187个村创建了新时代农民夜校,整合原有的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村小学旧址等场所,因地制宜开展扶贫政策讲解、脱贫致富技术培训、文明乡风宣传,通过“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泗县创新开展“5大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实践包括:
传播思想理论,塑造“精神家园”。利用各类平台,通过“说唱送演”等形式,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发展辉煌成就。目前举办活动200多场次,直接受众人数2万余人。
聚力扶智扶志,共建“富美家园”。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选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大力开展文化扶贫,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目前已开展活动300余场次,直接受众人数6万余人。
弘扬文明新风,涵育“和谐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广泛宣传“文明泗县18条”。
崇尚善行义举,建设“爱心家园”。推广设立“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广泛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等活动,就近就便对各类困难群众开展关爱帮扶,凝聚社会关爱。
传承优秀文化,打造“美德家园”。推进家庭文化、孝亲文化与社区文化相融合,引导群众弘扬孝敬老人、关爱子女、夫妻恩爱、邻里和睦的良好风气。
激发动力 群众担当主角
泗县深入推进“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形成“户户争星,践行文明”的浓厚氛围。同时,还将创建“美丽庭院”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相结合,紧紧抓住“家庭”小细胞,着力做好“美丽”大文章,结合爱心超市积分,通过正向激励,鼓励群众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来。
据悉,泗县积极探索构建“4项”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活动常态化和制度化。
协调联动机制。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协调,指导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研究制订工作规划和方案,对活动内容、培训教材、人员队伍、活动项目等作出具体安排和推进实施。
学习培训机制。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期组织志愿服务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志愿服务队之间开展交流学习,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服务能力。
服务评价机制。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期对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进行评价,对先进实践所、站进行考核授牌,对优秀文明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进行考核授星,对典型服务项目进行考核授旗,推动志愿服务整体水平提升。
精准服务机制。在“6单”服务机制中,根据群众需求制单,安排活动项目和志愿服务团队接单,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造福人民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只有正确认识并实践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开门搞活动,才能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汇聚不竭动力。”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尉成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