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 爽 梅剑飞
不久前国家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长三角要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提升长三角机场群国际竞争力。基于这一“新的时空背景”下,江苏将如何实现各机场之间的同向协力,与上海、安徽、浙江等兄弟省市机场优势互补,既良性竞争又协同发展?
航空运输需求持续上升
7月25日,在南京禄口机场T2航站楼,来自淮安的王杰一家三口在谈笑中等待着飞往法兰克福的航班,对即将开启的欧洲之旅满怀期待。
“进入7月底,暑运机场客流量逐步迎来高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工作人员说,各航空公司都在增加运力,除了国内热门旅游地,出境游旅客非常多,目前,禄口机场已开通260多条国内、国际(地区)航线,今年上半年进出港旅客较上年同期增长20.9%。
目前,江苏有9个机场,密度居全国各省份首位,民航通航城市达145个,构建起通达全国、连接五大洲的航线网络。全省机场保障容量为年客货吞吐能力6630万人次、157万吨,全部机场均实现口岸开放。省交通运输厅航空处相关人士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全省机场共保障运输起降22.3万架次,同比增长12.0%;完成旅客吞吐量2807.7万人次,同比增长13.6%;货邮吞吐量29.2万吨,同比增长5.4%。
协同发展补齐航空“短板”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尽快补齐江苏航空“短板”,迫在眉睫。
长三角城市群包括沪苏浙皖27个城市,约1.5亿人口,机场23个。交通部门预测,长三角城市群未来航空需求规模约3亿人次。从上海及周边城市人口规模、区域面积、经济规模比较,现有的机场布局不能完全满足未来需求,现有机场体系层级尚不清晰,市场分工不够明确,需要统筹谋划,系统布局。
《规划纲要》明确编制实施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加快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我们将紧扣‘一体化’‘一盘棋’,充分发挥江苏特点和优势,全力推进都市圈机场系统、轨道上的机场群、便利化的通关环境等建设,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表示,首先将加快南京都市圈机场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东部机场集团优势,以禄口机场为核心,将集团所属周边常州、扬泰机场纳入南京都市圈机场系统,加强与安徽芜宣、滁州机场协同发展;重点提升南京禄口机场国际运输能力,加强与世界主要航空枢纽的联系,拓展“一带一路”重要航空节点,进一步提升南京首位度。
据了解,今年初江苏省就向民航局上报了南通机场迁建选址报告,具体场址、定位将由民航局审核批复同意,未来将构建快速便捷的地面交通网络,特别是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北沿江高铁、沪通城际等轨道交通与南通新机场衔接。
7月初,淮安至西安定期货运航班首航成功,可通过西安中转至美国、欧洲以及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近期,淮安涟水机场还将陆续开通2条~3条全货机航线,适时开展国际货运业务。
增强机场辐射范围
长三角航空一体化发展,最终是要增强机场辐射范围,统筹综合交通体系,满足物畅其流,人畅其行。
目前,大型枢纽如浦东、南京缺乏城际铁路,有效衔接不够,机场群与城市群之间尚未构成快速、高频、大运能的轨道交通运输通道。
江苏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共建轨道上的机场群,目标是打造“快、畅、便”三大系统,建成“畅达、高效、智慧”的机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说,“快”系统,即在外围地区建设辐射长三角的区域快速通道体系,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形成2小时出行圈,与主枢纽形成1小时出行圈,与主城区0.5小时通达。“畅”系统,将实现空港地区机动车10分钟内上快速路和地区干线公路,15分钟内通达国省干线公路,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车站。“便”系统,要打造机场核心区一体化枢纽换乘体系,实现机场客流便捷安全的集散,铁路站10分钟到航站楼,地铁站10分钟到航站楼。
如何实现让“轨道上的机场”更好服务旅客、辐射周边城市?陆永泉表示,围绕提升南京禄口机场辐射能级,将推动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高速铁路规划项目开工建设,适时推进南京轨道交通S11线建设,将南京禄口机场建设成集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为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在打通轨道交通的同时,还要把协同发展这个区域民航系统工程做好。多位专家建议,各机场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思考协同发展,超越本位、提高站位,统筹机场功能定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统筹航线网络布局,引导各层级机场构建与机场自身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相适应的航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