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月琴 崔汉平
安徽桐城市紧紧围绕“552”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战略,紧抓项目不放松,确保投资稳增长。今年以来,全市94个重点项目列入省平台,计划总投资89.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8个,已竣工6个;计划开工项目29个,已开工18个;储备项目28个,已转化2个。1月~6月,桐城市完成投资53.5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59.6%,预计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4%。
“三定四包”抓项目。桐城市坚持高位推进重点项目工作,在落实“四督四保、五项机制”的基础上,实行“三定四包”责任制,由桐城市级领导发挥带头作用,真正深入一线,实行“零距离”协调服务,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把服务成效转化为现实成果。该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连续10年获省级表彰。
“三库”联动抓投资。桐城市每月对储备项目库(招商项目、新增谋划项目等)、备案项目库和统计平台项目库进行分析,有序推进储备项目转化备案、备案项目开工、开工项目纳入统计平台,确保统计平台项目滚动接续,确保投资平稳增长。目前,全市统计平台5000万元以上项目203个,500万元~5000万元项目138个;下半年拟入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500万元~5000万元项目18个。
“五资”并重抓保障。桐城市盘活财政资金,推动多方融资,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更大力度解决重大项目资金不足问题,激活民资、招商引资、向上争资、拓展融资、合作投资“五资”同时发力。该市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衔接,捕捉项目机遇,用好政府投资撬动,集中支持一批带动性强的示范项目。今年,该市15个项目获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5,96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563万元;设立10亿元产业招商发展基金,完善“1+3+8”产业扶持政策体系,重点支持首位产业发展;切实落实桐城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打造实业强市着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消除民营企业在项目准入、经营、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激活民间投资。
“三谋”齐下抓长远。抢抓高铁、高速建设机遇,超前谋划高铁、高速网络布局;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开展产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谋划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水平编制规划,编制出台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智慧物流、首位产业等相关规划,超前谋划“十四五”规划,谋深谋细规划实施各阶段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立足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围绕建链、补链、强链,谋划一批补短板、利长远的实施项目,完善项目储备库,强化首位产业引领作用。同时,坚持投资审批标准化、报建简便化、服务便民化、监管常态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