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程 云
□ 石岩松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圳作为19个援疆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的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什库尔干县),共建喀什经济开发区。
深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治疆方略,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推动援疆工作,以“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建成了一批标杆项目和精品工程。其中,打造的深圳产业园、深圳城、喀什大学、喀什综合保税区、深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被誉为南疆“五朵金花”,成为喀什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9年多来,深圳累计派出援疆干部人才900多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4亿元,市属国企和驻深央企参与实施援疆投资22.3亿元,社会捐赠3.32亿元;组织实施和带动各类援疆项目664个。在深圳援助下,受援地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喀什市贫困人口74,821人,截至2018年底实现52,622人脱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0.3%;塔什库尔干县贫困人口16,505人,截至2018年底实现12,823人脱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7.6%。
产业援疆
为就业夯实根基
今年24岁的祖丽皮亚·库尔班,来自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初中毕业后在一家小商店打工,婚后不久便成了家庭妇女,一家5口人的生活主要靠丈夫一个人的收入。
2017年,祖丽皮亚·库尔班来到喀什深圳产业园一家服装企业工作。两年多来,她不仅学会了技术,补习了文化,还学会了管理。工作的勤恳让她很快成了班组长。不久前,她作为技术能手被全厂工人以投票方式推选为厂长,用自己的勤奋努力赢得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尊重。
“感谢深圳,感谢援疆企业,改变了我的人生。现在我每月工资收入有4000多元,生活改善了,非常开心。”祖丽皮亚·库尔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在深圳产业园,成千上万像祖丽皮亚·库尔班一样的农村妇女在这里就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庭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幸福。
就业是民生之本。深圳始终把产业援疆作为重点,将深圳的产业、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与喀什实际相结合,推进产业项目建设。通过引进电子、服装、食品加工和商贸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数万名各族群众“从灶台走向机台、从田间走入车间、从农民到现代产业工人”,实现了人生华丽转身。
以“深圳质量”精心打造的深圳产业园,累计落户企业500多家,2018年实现产值7亿元,目前已形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三大集聚产业,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南疆服装总部基地、南疆纺织品服装物流基地。
深圳产业园拥有近39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吸引了美丽奥服装、兆华电子、光华农业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实现近1.3万人就业;喀什深圳城成为喀什东部新城首个集办公、金融、餐饮、商超等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区,落户企业235家,带动了该区域商业快速聚集与发展;喀什综合保税区注册企业64家,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2018年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产业园区;深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初创企业近百家,引入北斗双创、华为创新中心等孵化机构,成为南疆科技产业腾飞的加速器。
深圳产业帮扶远不止于此。近年来,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强化招商力度,仅2019年就引进10余家深圳电子加工企业进驻,具备了年产2000万部手机、智能终端及零部件的生产规模,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南疆集生产、组装、加工、研发、销售、物流全产业链的电子产业聚集区,全部投产后可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2019年,华润万家成功入驻喀什,喀什地区的农副产品从此可以进入华润的商品采购系统,在全国3000多家华润超市销售,这对喀什脱贫致富奔小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加快受援地脱贫,深圳还不断培育电商产业发展,在深圳设立喀什农产品展示中心和深商e天下喀什馆,在百果园的深圳500多家门店实施援疆扶贫产品专卖,同步推广至全国4000家门店,成为新疆农副产品展示和销售全新窗口。实施“鹏城百店”项目,在深圳100多家中石化加油站服务区设置专柜销售喀什农产品,并向珠三角地区1000家专柜推广。
民生援疆
向难点痛点发力
2017年5月11日,塔什库尔干县地震,阿米力·塔夏克家的房子全部震塌,住在帐棚里的灾民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震后不久,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紧急援建深圳新村。如今,近800套有着塔吉克风情的楼房全部建成,震区灾民全部搬迁入住,民族风情商业街等配套设施即将完工,一个集民居、旅游、商贸为一体的高原民俗风情社区将呈现世人面前。
搬进新居的阿米力·塔夏克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如今一家五口分到的是独门独户装修好的两层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感动地说:“地震震掉的是自己砌的石头房,没有暖气、自来水。现在的新房里水、电、暖气都有了,安全又舒服,感谢政府,感谢深圳人!”
深圳援疆始终以民生为主线,8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入基层民生领域。支持受援地建设安居富民房6.65万余套,2017年起,对贫困户建房补助从1万元增至2万元。“十三五”期间,规划援建塔什库尔干县安居房8600套,已于2018年提前完成;规划援建喀什25,464套安居房,将在2019年底前提前完成。
为方便群众出行,2018年援助喀什的新能源公交车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此外,还持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暖心工程”,让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
治贫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深圳投入资金20余亿元,援建受援地162所幼儿园及喀什市十八小、深塔中学、深喀教育园区、喀什大学等项目,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全链条、全覆盖立体教育援疆体系。其中,深圳投入10亿元援建的喀什大学新泉校区建成使用,成为南疆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异地援建深塔中学,托起一个民族的希望;深喀教育园区成为全寄宿制教学示范园区。推进深喀千人“双语”师资计划,实施“万名教师援疆”计划,开展“春蕾”行动,首创“国家通用语言推广节”。与此同时,援受两地百余所学校和幼儿园结对,助力喀什教育教学整体提升。深圳教育援疆被誉为“高原上的深圳红”,涌现出“最美乡村教师”、全国援疆先进个人韩世国、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光检等一批先进典型。
为改善喀什医疗水平,深圳投入援疆资金近3亿元、选派20批援疆医疗队支持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广东、江苏-深圳医疗卫生人才“大组团式”战略联盟,实现医疗资源优势互补。培训医务人员3万余人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00余项。深圳50多家医疗机构结对喀什,从人才、设备、专科建设等方面精准帮扶,为当地百姓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喀什市人民医院东城分院坐落在喀什东部新城,项目从设计到建设均按二级甲等医院标准,2018年投入运营后,进一步提升了喀什医疗卫生条件;由深圳援建并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塔什库尔干县人民医院,结束了新疆海拔最高的高原县没有二甲医院的历史,有效缓解了该县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局面,被当地百姓称为“深圳医院”。
科技援疆
点燃南疆“双创”激情
深圳既是中国最年轻的科技创新城市,也是世界科技创新引领城市。深圳援疆充分发挥深圳科技创新优势,全力推动科技援疆,构建“科技园+产业群+金融扶贫+公共平台+专业服务+综合配套”全链条“双创”生态体系,为喀什未来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
2018年,升级打造深喀创业创新管理服务中心,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首批入驻的华为创新中心——喀什大学新一代智慧工场,依托华为雄厚的科技实力,建设云计算、ICT、智能机器人等5个创新开发实验室,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疆北斗双创基地致力推进北斗产业化实体建设,打造北斗产业化基地;古城众创空间引进企业60余家,为大学生及有志青年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2013年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创业之星”大赛,发掘和培育一批“双创”优秀项目和团队,“科技创新、成就大业”的主题已深入人心,创新创业呈现出新的格局。该赛事2015年开始纳入国家创新创业大赛体系,赛事规模、报名数量均位居南疆前列。
深圳还积极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环油、深能源等企业在受援地开展海水稻(盐碱稻)种植、生物能源、光伏能源、牦牛品种改良等高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帮扶塔什库尔干县建成全疆首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2018年5月成功并网发电,是“精准+长效”的扶贫范例;牦牛改良中心正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所和深圳基因所合作开展野血牦牛引进,与青海大通种公牛中心合作开展良种繁育实验,致力全县牦牛品种更新换代,助推民生持续改善。
旅游援疆
让“明珠”绽放异彩
喀什位于祖国西部边陲,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如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节点、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喀什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深圳助力受援地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核心旅游圈,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游客集散中心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重点实施了深喀文化旅游合作交流、帕米尔高原旅游景区建设、喀什文化旅游推介会、旅游从业人员赴深圳培训等援疆项目。为推动帕米尔高原创建5A级景区,华侨城集团与塔什库尔干县共同规划、建设、运营帕米尔高原景区,助推全域旅游和5A景区创建;援建“彩云之家”民俗风情园,提高旅游景区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积极组织深圳旅游企业参加“丝路明珠-喀什国际文化旅游节”,开行深圳至喀什旅游专列及包机,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水平。在深圳帮助下,“喀什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塔什库尔干县“帕米尔高原景区”被评为“中国国际高原风情旅游目的地”,红其拉甫口岸被评为“中国边哨文化旅游目的地”。
社会援疆
彰显深圳“大爱之城”
“爱心之城”名不虚传,秉承“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理念,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援疆,将大爱的种子播撒在帕米尔高原。
率先引入社会工作援疆。2011年3月在喀什市成立深喀社工站,整合资金3600多万元,长期开展“小母羊”扶贫、留守儿童帮扶、深喀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员工心理辅导等特色社工服务项目,累计服务38万人次,开展残疾人、妇女免费就业培训累计达2.3万人次,其中半数以上实现就业。喀什市成为第一个以社会组织及社工人才力量参与援疆工作的城市,被民政部评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
探索“村村结对”,开展精准扶贫。南海之滨的深圳南岭村一度因为贫穷被戏称为“鸭屎围”,随着改革开放,慢慢蜕变成为绿树成荫、商场林立、工厂云集的现代化城市社区。而素有“红色稻乡”之称的喀什帕哈太克里乡9个行政村中有6个贫困村。2017年初,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牵线搭桥”,让相隔万里的南岭村与帕乡牵手结对,实施精准帮扶。两年来,帕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了,环境变好了,许多村民开始主动学习普通话了。“村村结对”不仅增强了两地群众交流互动,同时使帕乡群众观念有了新变化,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实现扶贫与扶志齐头并进。
2018年底,深圳福田区上步村与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结对,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技能培训、基础设施配套、文艺队设备、特困家庭帮扶和教育等帮扶项目。
一批批有社会责任心的深圳企业在受援地实施爱心帮扶,开展少数民族残疾人、妇女免费就业培训等,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万科集团捐款2300万元援建塔合曼小学;卓越集团携手深圳市慈善会成立1000万元助残扶贫专项基金,长期在塔什库尔干县帮扶残障少年儿童;深圳皇岗村捐资1000万援建塔什库尔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援疆,成为新形势下的援疆生力军。
不忘初心
新征程勇担使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深圳对口支援的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县脱贫摘帽年。
在深圳倾力帮助下,喀什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丝路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贫困群众基本实现了吃穿“两不愁”,住房、医疗、教育“三保障”,各族人民正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展望未来,深圳将以“十三五”援疆规划中期调整为契机,牢记使命再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贴喀什需求,发挥深圳优势,拿出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推动援疆工作落地见效,力助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受援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文配图由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