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宏伟
将“软指标”硬化、“弹性指标”量化,变“年终算总账”为“平时常算账”,变“感性评价”为“理性评比”……近年来,山东储备物资管理局(以下简称“山东局”)不断创新改进党建工作方式,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
扬帆奋进正当时,砥砺前行谱新篇。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年”。记者了解到,山东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两决定一意见”和“讲政治、顾大局,抓重点、出亮点,争主动、真落实,高标准、严要求,多添彩、不添乱”五句话总体要求,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全局”“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主动对标对表,细化分解任务,抓党建、聚合力,补短板、谋发展,扬优势、求突破,奋力开创山东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发展新篇章。
党建引领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年4月,新组建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立,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作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鲁的垂直管理机构,山东局立足新时代新职能新形势,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压实党建责任、探索推行“党建+”等方式,主动作为,勇于创新,锐意改革,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山东局通过抓机制,压实党建责任。比如,建立亮责、述责、考责、问责机制,逐级逐层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做到层层有目标、级级有任务、人人有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坚持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及时了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及时研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推动工作落实。把党建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硬指标,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山东局坚持重心下行移、力量下沉,推动党建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细枝末节延展、向“最后一公里”发力。同时,因地制宜开展“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活动。
在党务与业务融合方面,山东局借鉴“互联网+”思维,探索推行“党建+”模式,深入思考研究“+什么、怎么+、如何+”,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定、任务同下、工作同步、成果同要、考核同搞。坚持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渗透到每个岗位、每名党员,传导到“神经末梢”,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
转型发展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18年10月31日,满载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齐鲁号”首班欧亚班列从山东局334处铁路专用线发出,标志着山东省成功实现全省欧亚班列资源整合,进入班列统一品牌、统一班次、统一平台、统一支持、统一宣传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底,已累计发运与接收123班班列,累计货值2亿多美元,仅2019年上半年就发运80班,发展势头良好。
山东局有关负责人称,欧亚班列的开行,填补了省会城市的空白,搭建起了齐鲁大地与沿线国家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成为运营常态化、效益多元化、市场赞誉高的班列品牌,有力促进了山东省外贸和经济发展。同时,也锤炼提高了干部职工队伍,增强了物流动态运作能力,为履行职能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山东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针对济南市缺少铁路口岸功能,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迫切需求,主动作为,加强联动,发挥基础设施等资源条件作用,积极推进开行中欧班列,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
目前每月开行班列已达5班,实现固定班次、往返双向、初具规模的常态化运营。而且,货物品种实现新突破。从去程货物以机械设备和手工艺品为主,发展到电子产品、工程车辆、精密机械、农副产品等,回程货物不断增加。
创新突破
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山东是我国天然橡胶进口最多和橡胶轮胎产量最大的省份,青岛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口岸和重要的资源集散地。
“我局通过有效整合省内网络、信息、业务、仓储设施等社会资源,努力为地方社会、橡胶企业提供优质、便捷、快速的现代化仓储物流服务。”该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山东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转型升级要求,围绕更好履行储备职能和事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掘和发挥国储资源潜力和优势,开拓创新,主动融合,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比如,山东局所属832处,地处青岛市城阳区,自上世纪90年代即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指定交割仓库,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期货橡胶管理经验。2015年,山东局所属山东国储物流有限公司在青岛市成立山东国储东部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以现货、保税橡胶为主的大宗商品装卸、仓储、港口代理、输出管理等业务模式。2015年至今,橡胶贸易企业通过山东局平台交易额已突破百亿元。
“东部物流公司模式的成功,为国家储备服务地方发展探索了新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该负责人表示,山东局将在天然橡胶行业标准制定、市场化收储轮换、探索期货现货保税多种储备方面继续发力推进,着力在“融”字上下功夫,在“合”字上求实效,以实践创新推动转型升级走向深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山东局正在为构建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统一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聚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