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 振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缺失,很多田地撂了荒。我们通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让很多撂荒的土地复垦了。”据重庆市合川区官渡镇菊星村党支部书记何青岛介绍,菊星村全村5054人,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不到二三十人,这导致全村7000多亩土地二成撂了荒。
“2018年,村里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由5名村党员干部各贷款6万元,村集体、镇供销社分别入股6万元、5万元,农民将315亩土地入股,共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了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喷雾机等农机,搞规模化种植,同时为社会提供耕种服务。”何青岛说。
“农机专业合作社既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运行,又有一定公益性,服务收费也相对较低,大大减轻了农民种地成本。”何青岛给新华社记者算了笔账:以前外地耕作机给群众服务,耕一亩地收费200元,插一亩秧收费200元,收割一亩地收费140元。专业合作社给群众服务,耕一亩地收费120元,插一亩秧收费100元,收割一亩地收费80元。
“虽然收费低,但合作社去年还是赚了16万元,主要是农作物和农机服务收入两项。另外规模化种植后,合作社作为种粮大户还获得国家每亩约300元的补贴。”何青岛说,合作社利润的20%会作为村里的公益金,用于扶急救困;10%用于购买农业保险;余下的则用于股东分红和农机购置。
据统计,2017年以来,合川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99个,涵盖29个乡镇90个村,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20万亩,仅水稻机收环节就为农民节约成本5000余万元,全区1.8万亩撂荒的土地重新种上了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