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遵陆
□ 本报记者 张海帝
近年来,安徽省桐城市拓宽发展路径,强化机制保障,助力扶贫,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村均年经营性收入16万元,36个村年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
拓宽发展路径
持续精准发力
挖掘资源潜力。盘活新渡镇九重村、香山村土地资源,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村集体经济分别增加300万元、200万元。双港镇福塘村以村集体资金、资产折价195万元入股经营主体,流转村民水田300亩,发展稻虾生态种养和乡村旅游,增加集体收入近20万元。
壮大实体实力。范岗镇杨安村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三变改革等增加集体收入50多万元。唐湾镇蒋潭村成立绿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地区260余人就业,为村集体创收30多万元。
提供服务给力。“中国淘宝村”新渡镇老梅村投资70万元建设全市第一家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提供网站美工、业务培训、代运营店铺和产品展示等各类服务,集体经济收入达20多万元。
抱团合作聚力。龙眠街道龙眠山境内的凤形、龙眠、双溪、黄燕每村出资5万元入股茶厂,每年每村获得分红1.2万元。
健全保障机制
厚植发展根基
严格考核奖惩。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镇村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凡未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党组织不得评为先进;对两年工作不力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采取组织处理措施。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奖励集体经济增量和增幅前10名的村,激发内生动力。
加大政策扶持。利用入围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市机遇,财政投入资金4703万元,在85个村进行强村项目试点,组织专家评审打分,选准选好“造血”项目。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示范村。
强化资金监管。先后出台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管理办法、收益分配管理意见,严格执行“村财镇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和收益分配合法合规。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承包、租赁、入股等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杜绝暗箱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