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采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 推动监察体制改革显成效

北京顺义区仁和地区党委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贯彻“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严格落实市、区两级关于监察体制改革各项举措,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责任,营造了健康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环境

□ 刘 洋

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仁和地区党委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贯彻“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严格落实市、区两级关于监察体制改革各项举措,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责任,营造了健康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环境。

落实主体责任,全力支持监察体制改革落到实处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地区党委牢牢扛起主体责任,贯彻执行纪委“三转”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监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是强化统筹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地区党委把监察体制改革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一项政治任务,按照“提前谋划、全力推动、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抓紧抓细抓实,先后组织召开多次党委会,专题研究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人员。成立监察办公室,由纪委书记任主任。经过认真考察和严格把关,将4名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青年干部调整到监察办工作。通过严格筛选,选举出25名基层纪检委员、75名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同步配备31名基层党风政务监督员,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为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了人员支持。

三是强化推动落实,实现监督覆盖。将全镇行使公权力的工作人员全部纳入监察对象,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监察对象由原来的2700人变为3196人,切实做到了全覆盖。地区党委旗帜鲜明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行使职权,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更加协同高效。

落实监督责任,聚焦主责主业,为中心工作保驾护航

监察体制改革后,地区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将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全力支持镇纪检监察部门聚焦主责主业,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以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保障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一是围绕重点工程开展监察。近年来,仁和镇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村庄拆迁工作持续开展,重点工程体量大、数量多,廉政风险点较多。地区党委坚持目标导向,支持镇纪检监察部门全程介入,梳理查找风险点,监督各单位履职情况,构筑了坚强的纪律防线。例如,在实施临河棚改项目时,以“让党旗在棚改中飘扬,让党徽在拆迁中闪光”为主题,探索党建引领棚改项目实施,镇纪检监察部门提前介入,对拆迁进行全程监督,制定了“八不准”细则,各单位工作人员全部签订《廉政承诺书》,实行拆迁过程“全公开、三公示”机制,针对苗头问题及时启动约谈,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1800多户、5000多人的大村,仅用了16天时间就100%完成民宅签约,拆迁过程中无一例违规违纪行为,创造了全北京市推广的棚改“临河速度”,工作经验上报中组部、住建部,江苏、广东等10多个省市前来学习调研。

二是围绕重点领域开展监察。仁和镇村庄拆迁量大,村级资金、资产、资源丰富。地区党委坚持效果导向,镇纪检监察部门从严规范、强化监督,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问题的发生。由地区党委牵头、纪检监察介入、业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制定了严格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体系。比如,坚持执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账镇管既管账又管钱,预算支出需镇级审批,合同签订需镇级部门联审,梳理建立集体土地台账,逐步推进村地镇管,借助专业机构每年进行监督审计,严格执行考核机制,坚决杜绝资金管理不规范问题。

三是围绕重点群体开展监察。严把干部“入口关”,在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时,严守“五好十不能”标准,将口碑好、能力强、作风优的人才选进基层组织班子。严把干部“使用关”,坚持抓早抓小,积极运用“四种形态”,加大谈话函询和初核力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不断规范干部的廉洁履职行为。严把干部“厚爱关”,健全完善待遇保障及离任保障机制,设置村两委成员从村内领取报酬的“天花板”,由镇级财政投入600多万元,使村两委成员薪资水平基本达到公务员科员水平,确保基层干部有干劲、有奔头、有保障。

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纪检监察部门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有效遏制腐败和不正之风滋生蔓延,强化推动工作有力落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紧盯“三率”抓履职。坚持“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将监督触角精准聚焦在便民电话服务工作上,强化监督、严格执纪,在重点工程、重点任务量多面广的情况下,全镇便民电话工作低位运行。针对“响应率”低的情况,及时跟进提醒相关部门;针对“解决率”低的情况,及时开展约谈促其尽快整改;针对合理诉求“满意率”低的情况,核查情况,失职追责。

二是紧盯“吹哨报到”抓履职。突出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利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举措大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重点监督“吹哨报到”工作中村级“有哨不吹”和镇级部门“哨响不动”的情况。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毛细血管”严密管控作用,对村民需要“吹哨”的热点难点问题,督促村居尽快启动“吹哨报到”机制。

三是紧盯“疏、整、促”抓履职。纪检监察部门深入一线对“疏、整、促”专项行动开展全程精细化监督,对在专项行动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充当“保护伞”和说情打招呼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对涉及“疏、整、促”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第一时间进行查处,执纪标准严于一般案件,以监督到位、问责有力的举措,为专项行动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今年以来,仁和镇以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推动监察体制改革为重要抓手和新动力,带动全镇各项改革和发展取得新的突出成就。全镇已提前超额完成“疏、整、促”9项艰巨任务,拆除违建24.4万平方米。截至6月底,引进企业达千家,注册资金总额约60亿余元。实现属地财税收入23.1亿元,同比增加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27.5%。

(作者系北京市顺义区仁和地区党委书记)

2019-07-11 北京顺义区仁和地区党委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贯彻“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严格落实市、区两级关于监察体制改革各项举措,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责任,营造了健康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环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5801.htm 1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 推动监察体制改革显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