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邢成敏 程 虹
□ 杨丁香
走进江华故里——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鹧鸪塘村,干净的村道、漂亮的彩砖人行道、各项实用的健身器材在几十棵上百年松樟掩映下如同美丽的城市公园,与不远处古朴的江华故居交相辉映。短短几年时间,这一贫困的瑶族村寨一跃成为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偏远瑶寨出名人
偏远瑶寨里曾出了一个大名人,他叫江华。江华原名虞上聪,1907年8月1日生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鹧鸪塘村一个瑶族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10岁时才进本村私塾读书,并正式取学名虞上聪。1925年夏考入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1926年12月离开学校到衡阳市总工会做青年工人工作,并经共青团湖南特委介绍到中共湘南特委,转为中共党员,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生涯。1928年4月任茶陵县委书记,5月到井冈山,在毛泽东领导下参加革命武装斗争。
1932年~1933年江华先后任红五军一师政委、红五军团捕蒋突击队政委、红六师政委、主力师五师政治部主任,参加第一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8年经毛泽东批准改名为江华。1949年6月中央决定增补江华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第一书记,同时任命为杭州市委书记、市长。1954年起历任浙江省委书记、第一书记,兼任南京军区政委。1975年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80年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庭长,主持对江青、林彪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审判。1983年6月由于年事已高,离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岗位。
不忘前辈好作风
江华县城原来位于瑶山之中的水口镇,当地群山环绕、地势狭长,十分不利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江华曾经说过‘县城不从水口搬出来我就不回来了’,基于这句恨铁不成钢的‘不回来了’,当时省、市、县主要领导破除万难,于1985年正式将县城搬迁到现址沱江镇。”大石桥乡人大常委会副主席朱东旬介绍,近年来,江华通铁路、通高速、涔天河水库扩建,各大工业企业纷纷进驻园区,如果没有县城的搬迁,这些都不可能实现。
1985年11月,江华在回乡参加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典前,安排秘书买了4盏马灯。拒绝了当地领导为其安装柴油发电机的特殊待遇。“不能搞特殊。不拆了我就不回家了,我从北京带了4盏马灯回来,晚上点马灯就可以了。”一句“不能搞特殊”充分体现老一辈革命家永远跟群众在一起的淳朴作风。
“有一次我们村里代表去北京看望他。跟他聊家乡的发展,他非常关心,帮忙想办法提意见。”鹧鸪塘村73岁的老支书李振清告诉记者,当时村里土地贫瘠,缺少化肥,江华了解情况后向专家请教,自己出钱购买绿肥种子给村里种植肥田。
发展产业助脱贫
雨水滋养的田地里,烤烟正茁壮成长,山上600多亩纽荷尔脐橙、沃柑种植园郁郁葱葱,不少村民都戴着斗笠、披着雨衣在田里劳作,一片丰收景象。“村里共种植有近1100亩烤烟,通过‘烟—稻—菜’‘烟—稻—肥’模式,每年可以实现纯收入四五百万元,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主任李家虎介绍说。鹧鸪塘村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始终以江华同志为榜样,发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
农业产业脱贫,工业项目致富。走进鹧鸪塘村,最显眼的是一栋全县私营小微企业中最美观和最具现代气息的村级厂房。“我们兄弟俩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2017年把在浙江做出口胶水的工厂搬回了村里。”同时兼永州宝莱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家虎说,“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年产值800万元左右,优先安排了村里35个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在外打拼了近20年的李家虎是回村投资办小微企业后才被村民推选当村主任的,回村办厂,除了照顾家人的原因,带领全村建设村庄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主要动力。
鹧鸪塘村共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76人,2018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52%,家乡人正以江华同志“踏实做人,靠本事吃饭”的精神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空心村”治理村庄美
“村里都是瑶族,村子原来就是一个普通的瑶寨,住房多为低矮的木楼和土砖房,脏乱情况严重,村里外观的大变源于2017年。”据介绍,2017年,江华县开展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的探索和尝试,出台了《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推动“空心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推进“空心村”治理工作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拆老房子矛盾多、困难大,别的村都不想尝试。作为江华的家乡人,这种别人怕麻烦不敢做但又能为老百姓带来实惠的事情,我们要顶着压力带头做。”刚上任村主任不久的李家虎将企业的事情放一边,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村里空心房的拆除上来。目前,一共实施“增减挂”项目14.97亩,在拆除空心房的同时,通过项目资金和其他资金,修建了一个集休闲、健身一体的公园,建设了标准化篮球场3个,村组干道硬化8.3公里,实现巷道硬化、自来水户户通,安装了154盏路灯,村民们也陆续建起了新房,村里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基础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每年“七一”建党节或逢双休,周边县区的广大干部和党员群众都会到这里来开展党建主题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游人如织。今年3月4日,江华故居通过评选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吹响鹧鸪塘村和大石桥乡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号角。村口不远处,通往金竹冲的旅游公路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连接大石桥乡井头湾古民居、金竹冲生态休闲、江华故居等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古色、绿色、红色的三色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促进沿线村民持续增收脱贫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