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三林
盐城市是江苏省面积最大、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城市。近年来,为加速隆起沿海经济带,盐城积极探索开放沿海、绿色转型的工作路径,加快优化沿海产业布局,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整结构 加快转型
盐城既是江苏省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又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盐城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盐城现有汽车整车制造企业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超500家,机械装备、纺织等重点支柱产业和规上企业分别超过1100家和580家。2018年,盐城510个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28亿元,新增省级智能车间示范项目9个。
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加码。盐城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8年,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比重39%,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盐城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对经济发展贡献率50%以上。新增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家,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
现代农业提标扩能。全市粮食总产量140.7亿斤,调减低效粮田74.2万亩,新增设施农(渔)业面积14.5万亩,获批省现代农业科技园4家。
创新活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7%,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新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4家。
开放接轨 激活动能
盐城发力推行开放沿海、接轨上海战略路径,将沿海独特的资源禀赋变成发展的现实优势。
综合交通不断完善。2018年盐城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超亿吨,滨海港区30万吨级深水航道等工程列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盐青铁路正式通车,通往北京、上海的徐宿淮盐高铁、盐通高铁即将开通,盐城驶入“高铁时代”。南洋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成运营,全年旅客吞吐量182万人次。
重大项目快速突破。发挥滨海港工业园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动力引擎”作用,国家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启动建设,宝武钢铁等一批百亿、千亿级项目落户滨海港工业园区,中海油滨海LNG等项目开工建设,东台领胜3C智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发展的势能加快集聚。
开放载体加快建设。推动“一带一路”盐城节点城市建设,打造国际生态湿地保护示范城市、开放江苏沿海中心城市、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区、世界绿色智慧能源先行区。2018年全市“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29%,新设投资项目116个。
改善生态 绿色跨越
盐城一直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水平持续提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创建国家绿色工厂3家、国家绿色园区1家。
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实施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新增成片林15.45万亩、改造既有林16.8万亩,建成森林小镇24个、森林村庄112个,城镇绿地新增3447公顷,绿化造林总量全省第一。PM2.5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整治城市黑臭河道21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4%,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消灭劣Ⅴ类。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通过验收。
生态效应逐步显现。拥有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滨海湿地,已经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举办2018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新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湿地公园各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