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仲逸
经历了4月、5月份的持续调整后,进入6月份,北上资金连续3周实现大幅净流入,尤其是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近200亿元,创出2月下旬以来周度新高。与此同时,上证指数呈现量价齐升,站上3000点。
分析人士指出,海外市场宽松预期以及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是北上资金重新净流入A股的重要催化剂,而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A股估值端优势则是根本因素。
Wind数据显示,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199.19亿元,其中沪股通方向净流入92.45亿元,深股通方向净流入106.74亿元。
从6月份这3周看,北上资金净流入呈现逐级增加状态,前两周分别净流入96.08亿元、156.62亿元。在4月、5月份北上资金持续流出时,市场担忧外资不再“看好”A股,4月份净流出179.97亿元,5月份净流出536.74亿元,6月至今已经流入451.88亿元,已基本覆盖5月流出金额。现在来看,北上资金看好A股的态度中期并未改变。
事实上,换一角度看,5月份时市场只是被北上资金流出的“绝对资金规模”蒙蔽。“使用绝对资金规模并没有考虑存量外资水平的不同,衡量外资行为强度上存在一定局限性。”申万宏源策略研究指出,单纯对比绝对规模数据存在一定缺陷,外资存量规模在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6月北上资金重回净流入,A股市场冲上3000点,市场再度出现“A股又被外资抄底”的声音,很明显这种现象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18年沪指持续调整,期间北上资金净流入A股达2942.18亿元,是沪股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买入A股最多的年份,全年仅有2月和10月呈现净流出。
相关人士表示,纵观最近几次的外资“抄底逃顶”的表现,似乎都以市场估值作为评判标准。当市场整体平均估值回归至比较合理的水平时,往往就会引来外资资金的大举抄底。与之相比,当市场平均估值偏高,市场上涨力度过快之际,外资资金的逃顶意愿却非常强烈,而市场平均估值的变动,也逐渐成为外资资金抄底逃顶的主要关注点。
整体看,上周北上资金对非银金融板块尤其是券商加大了配置力度,同时对银行股的配置力度并未减弱。对此,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杨柳表示,消费和金融是北上资金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
二季度以来北上资金“大开大合”走势令市场印象深刻。这里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长线资金为何会有短期波动?有机构人士表示,这个印象大部分是正确的,确实外资之中配置型资金的占比很高。但万万不可忽视的是,在外资中也确实存在着短线资金,这些资金可能是宏观对冲、可能偏量化,甚至可能是追涨杀跌的“洋游资”,或者总结而言,外资中也有交易盘。
第二个问题则是,北上资金净流入对A股走势是否具有领先性?有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北上资金日净流入与上证指数日涨跌幅相关性达0.47。北上资金在市场加速上涨前即开始大额净流入,在市场高位震荡时就已经持续净流出。
杨柳表示,尽管北上资金与市场走势密切相关,但北上资金还是体现出相对市场的领先性。1月上证指数震荡上涨,而北上资金持续大幅流入,2月北上资金快速流入,市场加速上涨。在市场向上阶段,北上资金体现了先知先觉的特性。3月市场高位震荡,北上资金净流入几乎终止,4月市场冲高回落,但4月初北上资金即开始持续净流出,5月市场向下调整,北上资金持续流出。北上资金的流向同样领先于市场见顶。6月以来,尽管市场仍在筑底,但北上资金已经出现明显的流入趋势,或预示市场短期仍有望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