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袁 琳
随着人脸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城市不断实现升级。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再升级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下,如何让城市更加高效、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主题为“共建绿色和智慧的未来城市”的2019(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近日在京召开。1000余名各界人士汇聚一堂,共绘智慧城市未来蓝图,聚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任志武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高质量发展新型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要支持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政府治理新模式,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助力智慧城市高效运行。
据了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截至目前,全国100%的省级、90%的地级和70%的县级城市,共计超过500个城市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技术
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前几天,我在北京西单停车,不用排队缴费,摄像头会自动拍摄车辆信息,之后通过App网上缴纳停车费即可。这是北京停车自动缴费系统的一个创新。”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在主题演讲中以自身经历分享了他所感受到的AIpark爱泊车公司的高位视频智慧停车新体验。他表示,这种“智慧停车技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乘车人缴费的负担,还让政府有更大可收益空间去更好地进行城市治理。
李铁坦言,智慧城市不是政府要主导的智慧城市,而是通过无数市场创新的科研成果在城市中的应用,无论是碎片化的应用还是系统应用,都可以为政府、为居民、为广大市场需求服务。
“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城市规模会越来越大,大城市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给城市发展、运营、管理都会带来一些挑战。”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表示,智慧技术可以推进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徐林看来,智慧技术使得城市规划和建设变得更加规范、高效。同时可以解决因城市人口增加而导致的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不足问题。比如,优质的医疗资源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统一,使服务得到更好配置,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另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慧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同产业之间深度融合,催生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要使城市更加智慧、绿色、低碳,更加宜居、开放、包容。而技术则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徐林说。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持续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正深刻地改变城市各行各业运行方式。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说:“数字化的应用从互联网行业加速向政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特别是城市交通、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灾害防治、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渗透与融合发展。数字化进程将成为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成为推动未来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释放巨大发展动能和增长红利。”
以人为本
优化城市管理模式
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在政务便利、管理便利的基础上,真正服务普通民众?
“人是智慧城市服务的目标,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很多工具、手段和方法可以改变,但这个根本点和出发点不会改变。”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表示,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以“人”为中心,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智慧城市运营的目标是让治理不再以主观意识或利益驱使,而是对每个城市不同领域的大数据可预测、可量化地智慧分析,从而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获得更大收益,让老百姓真正能够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服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表示,经过几十年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李德仁举例说:“有些地方认为智慧城市主要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些地方仅站在有利于政府提高效率的角度,没有转换成市民角度。这都说明智慧城市建设还没有完全做到‘以人为本’,也没有完全将政府、社会和市民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谈到智慧城市的改革创新时,李德仁表示,要重点抓三件事:抓政务、抓产业、抓民生。“让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功能和核心体系,优化管理模式,提升效率,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抓产业,就是抓生产力,用绿色GDP来促进城市产业的转型发展,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抓民生,就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引导创新应用,提升信息化生活品质,打造高效、便捷、幸福的生活。”
王钦敏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也要着力推动城市治理迈上新台阶。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将颠覆式改造城市运行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打造信息共享、多元互动、融合发展、普惠协调的智能化治理新体系,形成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智能政府,为民众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王钦敏同时提出,下一步,要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升便民惠民水平、发展融合创新的产业经济、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护体系、打造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5G商用
助力城市发展新机遇
5G商用牌照的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5G商用会对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积极作用?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华为企业业务BG(中国区)、智慧城市业务部总工程师姚建奎说,5G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广覆盖等特点,将会对智慧城市相关业务的应用起到难以想象的推动作用。“5G实际上代表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其商用代表的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
如果说以人工智能为首的智联网发展是智慧城市下一阶段的关键,那么以5G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建设则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连接力量。对此,冯奎表示,5G技术会促进智慧经济的飞速发展,不管在数据传输速度、覆盖面还是分析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推动作用,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智慧的生活、出行等体验。
同时,冯奎也建议,各个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要积极布局,搭上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快车。技术只是手段,除了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外,也要相应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管理理念和治理水平等,这样才能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在推动5G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梯次推进,不能因为抢抓机遇而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冯奎说。
对于如何持续促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姚建奎补充道,“我们通过新技术应用来打造高效和成本更低的数字化平台,同时继续实行整体生态战略,和业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更加适合每个城市的个性化业务,满足城市的整体管理诉求,帮助城市赋能,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