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多屏时代,带有光刺激的电子产品无处不在,保护孩子视力健康是每个家长的共识。应该如何让青少年远离电子屏幕的蓝光伤害?
【专家介绍】
谷至华: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任复旦大学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受聘为信息产业部“十一五”规划和“国家2020年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专家与中国工程院“十一五”高技术发展规划数字电视与显示专家。主要研究: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与无机电致发光材料、平板显示器件等。
施克炜: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原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研究员,并担任所长助理。于2009年成立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电子电器材料的科技研发与创新,2014年,与日本东丽公司合作,共同研发阻挡蓝光的保护膜。
谷至华:“蓝光”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一件事情,只要太阳一出来,大家就会看到光。我们通常看到的光叫自然光,“自然光”这个波段用专业术语讲,它从4000A~7000A波段。一般来讲,从艺术家、画家、各种搞装饰性美化生活的角度来讲,光的颜色大体上可以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所以叫做七色光。
但是从专业显示角度来讲,为了能够重现自然界斑斓的色彩,我们常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再现。“光”我们分成三块:一块叫做红的,这段波长一般我们把它划定在6000A~7000A;还有一块是绿颜色的,波长是从5000A~6000A;还有一块是蓝颜色,蓝色波长是4000A~5000A,大体划分就是这样。
客观来讲,“蓝光”并不是很可怕的东西。因为我们看到蓝天白云会感到很舒服,我们看到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我们会感到心旷神怡,很舒服。
那么问题在哪?对蓝光来说,里面有一个光的强度,因为我们看蓝天看大海的时候,这个光的强度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在250A以下,它基本上是一个自然的反射光/散射光,光不是很强,所以我们感到很舒服。
但是如果这个光的强度特别强就刺眼。蓝光4400A~4700A这一段的波长,对人的眼睛视网膜的细胞会发生作用。视网膜细胞对4400A~4700A这个波段的光反应很敏感。敏感的结果是什么呢?有可能让细胞受伤,结果可能就是导致视网膜黄斑的病变,黄斑病变以后导致黄斑的脱落,如果黄斑脱落是很难恢复的,最后可能导致眼睛失明。
所以,保护孩子眼睛非常重要。我们不是不让大家看手机,不让大家看电视,电视手机都可以看,但是时间要有一个限制,不能看得太长,特别是小孩,在学龄前儿童甚至小学生的时候,他的视网膜细胞都很稚嫩,时间久了他很容易受到强蓝光的大幅度大剂量的照射,容易出问题。
从家长的角度上说,孩子看手机、看电视、玩电脑都要有一个恰当的时间限制。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看手机、看Pad、看电脑、看电视,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适当的距离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要保证辐射的量不要太大。对孩子们来说,看手机至少要有50厘米,看电脑至少保持80厘米。大家可以看,可以玩,但是时间、距离这两个指标控制好。
施克炜:把有害的变成有利的,就是一个打假的问题。目前市场上钢化膜有些可以真的屏蔽蓝光,有些是假的,没把核心最强的那一块按照比例去掉。真正好的屏蔽蓝光,比如说金张科技做的材料,它屏蔽了最核心的4400A~4700A的蓝光,而且屏蔽的比例非常合适,保护了人的眼睛不受伤害。
在市场上我们怎么样识别真假钢化膜很重要,也希望我们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产品上面的LOGO,要注意正品。有些很便宜,但不解决全部问题。
所以,在爱眼日这么一个重要的日子里,我们要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另外,我们要推民族品牌,要推正品,鼓励大家去买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