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进 何子蕊
前不久,一则“彭州颁发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书》”的消息搅动了整个成都民宿界。原因是,这种为民宿产业项目颁发40年《不动产权证书》的做法,将使长期以来制约民宿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得到破解,“投资者无法获得民宿产权”的现状有望彻底改变。
记者深入当地采访后发现,彭州市这种创新举措,始于两年前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试点”,行于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含有上述内容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之前,其意义、作用和效果,远非上述那样简单。
2018年以来,彭州市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此次以农户自愿腾退宅基地入市交易等为起始的不动产确权颁证,在拓宽农村创新创业和就业渠道、增加农户和村集体财产性收入、实现投资者有“恒产”基础上,将全面激活城乡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政策创新
举全市之力促共建
关于民宿,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和感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们每个人对于民宿最美好的期盼。
初夏的风,在绵延的山水间吹拂,宛如春天般清爽。坐拥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等5个国家级品牌的彭州市,随处都可以遇见你梦中的“诗和远方”。
从彭州市区出发,不到1小时,便到达了群山掩映、竹海和莲花深处的磁峰镇石门村。“这是‘归田居’,这个叫‘市民农园’……”龙门山的民宿个性而别致,果然名不虚传。面对记者的好奇,磁峰镇相关负责人一个个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磁峰镇有‘地质科学迷宫’和‘自然科学宝库’之称,海拔高度在720米至1637米之间,平均气温只有14.5度,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是难得的天然氧吧……”在听彭州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之时,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蟠龙村一个叫“无所事事”·梧桐的民宿酒店。
“我们这儿今年3月才开业,5间套房网上价按时段从3999元到5999元不等,表面上看起来偏贵,实际上性价比很高,3000多平方米的共享面积足够几大家人享用,目前供不应求,需提前一个多月预定。”酒店负责人余勇说,彭州的自然环境好,而他最看中的是政府对发展民宿格外重视,以及政策和理念上的创新。
的确,近年来彭州创新提出建设“两山理念样板区”的发展目标,将民宿产业作为全市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旅游产业弯道超车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提出“以民宿点亮乡村,用艺术对话世界”的民宿集群发展构想,计划5年内投资数亿元,建设“一村一特色、一家一主题”精品民宿100家,最终推动形成“东有莫干山,西有龙门山”的新格局。
为实现上述目标,彭州市成立了首个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的市民宿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由20个单位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了首个“市民宿办”和“市民宿学院”,还创造性提出以“场景打造”共建特色民宿集群。
“我们就是要举全市之力,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以全球视野打造‘国际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将彭州特色民宿集群创建成为展示‘三城三都’的重要窗口。”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米兰佳十分肯定地说。
制度创新
以平台支撑促共治
2019年4月3日,文旅部人事司主要领导到彭州市磁峰镇调研时,对于磁峰镇“六深化,六破解”加快民宿产业发展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镇以彭州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破解民宿投资者无恒产难题的做法。
据悉,该镇通过农户住宅用地自愿腾退、签订补偿协议,将农户宅基地转化为村集体建设用地,并按程序公开挂牌出让该土地使用权,让投资者建设特色民宿,使用权限40年,并对投资者获得的民宿使用权予以确权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此举最大程度减少了投资者的风险。目前,磁峰镇已完成农户宅基地自愿腾退13宗、6432平方米,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流转1宗、1162平方米。
磁峰镇的另一典型经验,是按照彭州市提出的创新思路,由统一的“平台公司”进行专业化民宿集群打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破解当下民宿存在的“服务标准参差不齐、设施设备质量较差、基础配套相对薄弱”等共性难题。据悉,磁峰镇引进彭州市文旅公司作为“平台公司”,计划投入1.97亿元,专门用于整个民宿产业集聚区的基础公共实施配套建设和整个集聚区的策划、包装、打造。
“磁峰模式,仅仅是我市制度创新发展民宿产业的一个缩影。”彭州市民宿办相关负责人说,为破解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诸多难题,彭州市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利用“彭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和“彭州市文旅公司”两个专业平台,紧紧抓住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机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彭州特色的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
以正在规划建设的总面积达18.7平方公里的龙门山·柒村精品民宿产业园为例,彭州市由市文旅公司统筹,先后投入1.3亿元,完善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建成智能化产业园区,确保投资方“拎包入驻”。将文化传承融入现代旅游发展;邀请国内知名民宿产业园设计团队设计;吸纳国内外优势项目,建设“龙门山宿集”精品民宿聚落;对产业园核心区采取封闭化管理模式,确保产业园安全与私密……目前,园区已引进浮云牧场、大理拾光、青城上山上、围坐等众多精品民宿品牌入驻。
机制创新
以共享共赢促振兴
“我做梦都没想到,已是危房的老屋基竟成了‘生钱’的香饽饽。”46岁的磁峰镇蟠龙村村民毛恩静说起民宿的事就特别激动,“我一家5口人原来年收入不足万元,现在光腾退老屋基获得补偿款每年就有1万元,而且连续能领40年。家人和村民都成了民宿酒店股东,在这里上班,月工资1800元,一年下来,全家收入有四五万元!”
把生活融入风景,把日子过成诗篇——这样的民宿,如今在彭州可以信手拈来。不仅如此,彭州的民宿在浪漫中更多了几分像毛恩静大姐家一样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幸福感。
2018年4月,彭州正式出台《关于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结合实际创新探索建立“三级联动”“五户联助”等民宿组织形式,利用乡村民宿综合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注重将乡村民宿向特色古村、偏远乡村、贫困农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该市主动将群众汇集到壮大集体经济中来,使之成为民宿发展的一员,并总结出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包括“全民入股、众筹资本、联合投资、引进外资、成立村投公司”等在内的多种民宿发展方式,形成村社、农户、投资者共建示范民宿,宅基地腾退入市给民宿业主建优品民宿,农户自建自营民宿等多种发展模式。这样既引入了新村民,又带动了原住民;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唤醒了“沉睡”资本,最终实现了集体、农户、投资者、经营者、政府、社会等多方共赢。
据悉,目前彭州市已有20个乡镇开展宅基地腾退入市,可供民宿发展的农民宅基地腾退达46宗、共计2.6万余平方米。2018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726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36.36%。今年1月~4月,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