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前沿

打破数据壁垒 创新社会救助申请模式

浙江省嘉兴市“掌上”“社会救助申请”启用,压缩审批时间2/3以上

□ 本报记者 韩振峰

□ 郑新娣 于海平

2018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借助大数据云平台,依托“我的嘉兴”APP,开发“掌上”“社会救助申请”功能,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推动社会救助申请线上线下联动办理,逐步实现申请只凭一张身份证“最多跑一次”。

那么嘉兴市“掌上”“社会救助申请”启用至今运行情况如何?是否真正做到利群便民?5月8日,记者深入嘉兴市采访时了解到,该市一般社会救助从申请到救助金发放的全流程办理时限已经实现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12个工作日以内,压缩审批时间2/3以上。

整合救助政策

梳理“三张清单”

编制政策宣传册,制作温馨提示卡,发放至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受理窗口和有需要的居民家庭,开展救助政策宣讲,让有需要的群众更好知晓社会救助政策。

整合救助政策,梳理“三张清单”:一是梳理救助准入清单。全面梳理现有救助政策,明确申请低保家庭的准入条件,包括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和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家庭财产。二是梳理佐证材料清单。对于无法通过数据共享确认的信息(如农村家庭土地流转收入、种养殖收入等)和特殊人群申请收入豁免的,明确需提供的相应佐证材料。三是梳理救助内容清单。整合政府部门、群团和社会各类救助资源,明确纳入低保的救助对象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可享受的救助内容。

创新申请模式

畅通“三条通道”

依托信息化技术,拓展社会救助申请通道,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渠道申请选择,累计受理了4396户困难家庭的申请。

创新申请模式,畅通“三条通道”:一是建立网络申请通道,实现救助申请“不打烊”。在“我的嘉兴”APP上嵌入“社会救助申请”功能,群众可随时随地“掌上”申请。二是健全日常救助通道,实现救助申请“跑一次”。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线下受理点网络,加强力量配备,为每个受理点配置扫描仪,用于读取申请对象的身份证信息、上传授权书影像件,方便群众就近一次性完成申请。三是完善社工介入通道,实现救助受理“无前台”。在全市7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配备1名~2名专职救助社工,走访了解、核实辖区居民困难情况,主动发现有救助需求的家庭,协助困难群众“掌上”申请。

优化申请流程

实现“一证通办”

建立“困难群众‘一证申请’——社工入户调查并填写八统一表——乡镇(街道)初审并公示——县(市、区)‘一键核对’——审批发放救助金并长期公布”的社会救助全流程闭环,群众只用一张身份证申请,无需再跑部门或提供材料,实现常规救助申请全流程“一证通办”“最多跑一次”。

受理前端实现“一证申请”。按照“凡与政府部门通过数据共享可获取的材料免提供”的要求,借助大数据平台,打通政府部门内部数据壁垒,实现民政、公安等10个部门39项信息的互联共享和数据归集。系统后台将根据群众提供身份证自动关联,读取家庭成员信息、经济状况、医保状况等数据,免去了以往申请需提供申请书、户口簿、收入证明、婚姻状况、残疾程度、疾病证明、赡养人情况等材料。

办理中端实现“一键核对”。根据社会救助信息核对需求,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开发“一键核对”平台,县级民政局核对中心工作人员收到基层申请后,通过“一键核对”平台,将申请人信息与预先设定的社会救助标准进行智能比对、匹配,形成核对报告,改变了以往耗时长、工作量大的人工核对模式,核对所需时间从原来的最多20天(自然日)缩短至1个小时内。

审批末端实现“精简高效”。进一步优化审批环节中的内部审查程序,改变了一般申请事项先过会再审批的模式,实行科室审查、分管领导签批机制,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时间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以内。

2019-05-13 韩振峰 郑新娣 于海平 浙江省嘉兴市“掌上”“社会救助申请”启用,压缩审批时间2/3以上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2786.htm 1 打破数据壁垒 创新社会救助申请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