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传卫 陈士贤
□ 本报记者 沙会堂
岐黄之道,源远流长。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原创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不断前行,各级中医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为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按照徐州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健康徐州”战略部署和市卫健委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发展、向服务要品牌”的发展战略和“基础建设年”工作部署,立足改革创新,坚持稳中求进,科学精细管理,优化学科结构,不断突出中医药特色,着力抓好内涵质量建设,全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医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该院相继荣获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2018年度管理创新医院”、江苏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满意度第一名和江苏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满意度检查第一名的成绩;跻身香港艾力彼评选的“中国中医医院竞争力”百强榜第58名,全国地级市中医医院竞争力第7名;心血管科(心病科)、肛肠科、内分泌科、针灸科、康复科等5个专科入选“2018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是全国地级市中医院入选最佳临床型专科最多的医院之一。
以深化改革为抓手
医院发展取得新突破
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便捷、高效、惠民的医疗卫生服务。2018年,徐州市中医院按照“不跑马圈地、不搞大医院虹吸、不简单挂牌走形式”的理念,从优化基层团队服务能力、健全诊疗服务机制、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入手,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
首先,该院提出了所有科主任都要回报家乡父老,在老家乡镇卫生院创办工作室的战略要求,鼓励本院医疗专家到原籍基层组建以个人名义或所在科室、专业为名义的名老中医基层工作室,开展中医医疗帮扶指导工作。2018年共在20家县、乡镇医院建立56个徐州市中医院专家工作室,46名专家定期前往帮扶。
其次,积极筹建中医医师联盟,以徐州地区的中医医疗机构、县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和有一定实力的乡镇医院中医科(康复科)为主,兼顾周边较近的淮海经济区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的中医科,组建形成中医医师联盟。2018年共走访医疗机构124家,走访医生385名,建成了由287人组成的中医医师联盟微信工作群,为该院2019年建立淮海经济区中医医师联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认真开展精准帮扶工作。该院组织心血管科、脑病科、骨科,对新沂中医院、睢宁中医院、邳州中医院三家县级中医院的对口科室实行精准帮扶工作,全面提升帮扶科室的综合诊疗水平。
锐意改革带来高效发展。2018年,该院顺利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基地评审和江苏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获批“徐州市中西医结合脑病诊疗中心” “徐州市胸痛中心”、徐州市中医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荣获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江苏省肿瘤医学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内分泌科与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完成两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普外科、麻醉科获批徐州市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获批徐州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护理、脑病针灸科护理与心血管护理获徐州市护理重点专科。该院先后与山西运城中医院、江苏启东市中医院等国内10多家医院建立长期协作交流关系。以该院为组长单位组成的中国(江苏)第14期援马耳他医疗队在史江峰队长和齐光辉、段继明等3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认真履行援外任务,积极弘扬中医国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赢得了国际友人和国内派驻机构的一致好评,提升了医院在国际国内的美誉度。
以质量管理为核心
搭建医院腾飞新平台
建立科学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得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2018年,该院积极搭建公平公正的管理平台、便捷快速的管理渠道、强大高效的沟通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该院全面加强了管理工作和临床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徐州市中医院科务会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设备采购程序的相关规定》《关于加强依法执业的管理规定》《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科研“种子计划”管理方案》等各类管理制度、规定、规范45个,管理科室和临床科室形成了互考互评的良性循环机制,提升了管理人员的基础管理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日常管理工作以科务会为主要管理平台,使院科两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既强化了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机制,又提高了职工全员管理和全面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职能科室认真落实对口联系临床科室制度,强化了职能科室服务临床一线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方针政策制度高效传达落实到临床一线,积极为临床排忧解难,形成了“全院围绕临床一线转,临床围绕病人转”的有效工作态势。2018年共发放院级督查督办单160个、科级协办单240余个,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职工满意度。
在药事管理方面,该院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药材质量管理理念,积极发挥中药优势,服务百姓健康。2018年以膏方节为平台,该院推出了15款院级膏方、51款科级膏方和多种科级膏剂,销售1.5万料(瓶),满足了滋补养生治未病和专病治疗的不同人群需要。此外,该院不断加大中药饮片和自制制剂的使用率,中药饮片和自制制剂的收入稳定上升,门诊中药处方平均约占门诊总处方的79%。目前该院制剂已有15个剂型,95个品种获得批准文号,科研品种已有102个,新增27个品种。
与此同时,该院还完善了一系列合理用药相关的管理制度,如《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等。2018年点评各类处方7200份、医嘱720份,考核结果在每月的《医院管理通报》上予以公示,并记入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中,进一步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为落实合理用药管理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以科研技术为依托
综合诊疗再创新局面
2018年,该院立足改革创新,优化学科结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中医服务模式,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坚持专病亚学科优先,坚持中医优势病种优先,坚持医院传统优势病种优先,坚持联合门诊学科融合优先,坚持大局与发展优先,把“广覆盖、广融合、广体验”作为特征性、品牌性、战略性医院建设的核心要求进行落实。由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牵头,制定各科室联合其他科室治疗相应病种诊疗规范、适应症及禁忌症,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与运行体系,分为“体温计式”等多个层次的中医特色技术推广落实,为患者创造了更多享受中医药服务的机会。2018年每天实施中医特色治疗2000余人次,显著改善患者诊疗体验,受到广大住院患者的好评。
徐州市中医院坚持“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的学科发展理念,创新跨科联合诊疗模式,由肿瘤科、介入科、普外科和中医外科牵头,成立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中心、会诊中心及治疗中心。该诊疗门诊中心立足中医特色,做到内科与外科、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完善了科与科直接转接机制,科室内部形成同质化治疗标准,科室之间形成专业共识,对患者进行有序、多学科的诊治。2018年,MDT共接诊病人1139人,病例讨论180例,MDT给病人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逐步提升了医院品牌。
在创新普病与专病诊疗模式上,徐州市中医院立足分级诊疗,立足中医特色推广,立足“大基层、广覆盖、精筛选、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科室普病与专病建设,实现了“早调整早到位,早到位早受益,早受益早发展,早发展早见成效”的改革发展态势,形成了科室普病与专病的疾病分组和同质化诊疗方案。该院成立了27个亚学科专业组,开设了82个专病门诊,全体医护人员发挥“守得住、吃得苦、耐得住”的精神,围绕“不怕病人少,只怕病人失望,不怕病人走,只怕病人遗憾”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专病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就医感受。
在科研发展方面,2018年,徐州市中医院组织申报国自然、2018年度江苏省中医药局、徐州市科技局课题40项,获批两项江苏省中医药课题、4项徐州市科技局课题;发表论文135篇,其中,SCI论文10篇,影响因子30.294;召开学术会36项次,其中,国家级继教项目4项、省级4项、市级28项。该院新增博导1人,硕导4人,11人取得教师资格证。建立150人的双师型队伍,全年接受实习生400余人,顺利通过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大学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毕业实习检查。
与此同时,徐州市中医院积极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王如侠、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分别在铜山、睢宁、沛县、丰县中医院建立基层工作站。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通过验收,各重点专科有计划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提炼学术思想并在临床中加以运用。该院积极发挥中医学会桥梁纽带作用,新组建成立了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中医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中医外科专业委员会。各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均在省级以上学会担任委员、常委或副主委。
以优质服务为基础
医德医风再上新台阶
服务是医院的生命线,没有优质的服务,就无法建设一流的医院。2018年,徐州市中医院认真落实《徐州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精神,相继开展了“服务满意度先进科室”等5项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和中医药服务满意度调查活动,制定了14项行风建设工作制度,持续提升医院优质服务水平。该院成立了962120随访中心,实现了出院患者一周内随访率100%,对随访中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向相关科室反馈,共下发整改通知单352份,督促整改。此外,该院还成立服务暗访小组,每月对全院各类服务进行暗访督查,重点查访服务形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2018年抓拍不规范服务现象37个,均按规定给予通报和处罚。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徐州市中医院调整门诊科室布局,创新标识指示,安置院内导航机,辅助微信公众号“院内导航”进行实时跟踪导诊,化繁为简,优化了就诊流程。该院推出了门诊诊室摆放“门诊好医生标准”桌牌服务,规范了门诊医师为患者诊治时需要告知的相关内容,并提醒患者下一步就诊流程。由职能科室负责人牵头,建立38个亚专业及专病微信群,增强了医患沟通,建立新型、和谐的医患关系。在门诊病房配置公用充电宝、候诊按摩椅、共享轮椅等超值服务,洗手间安置洗手液、烘手机、免费提供自助纸巾等,提升患者就诊感受度。
护理是医疗服务的有效组成部分。2018年,徐州市中医院通过加强护理重点专科建设,严格落实护理质量安全制度,取得了护理管理体系健全完善、人员队伍管理培训到位、护理质量技术不断提升、重点专科建设顺利推进的良好效果。该院相继举办了“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中医护理技术推广与应用先进科室”“优秀护士长”“优秀带教老师”、第五届“品管圈成果汇报”等评比竞赛活动,促进了护理工作在管理、技术、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持续提升。2018年全院各护理单元申报的护理三新业务24项,两项省级护理科研课题通过验收,1项护理新技术获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
在加强行风监管,推进服务效率方面,徐州市中医院制订了《徐州市中医院关于出院病人满意度第三方调查的奖惩规定》,科主任签署责任书,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对出现的问题限时办结。该院坚持每月开展门诊、住院、出院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促进了服务效率的提升。2018年该院出院病人第三方调查满意度为95.84分,比徐州市医院总体满意度高1.08分,在徐州市32家二级以上医院中处于“特别满意”级别。2018年共收到感谢信62封、锦旗114面,医务人员拒收“红包”19人次。
徐州市中医院常年开展纠风专项治理活动,深化廉洁风险防控,推进“九不准”规定贯彻执行。该院对药品、高值耗材、检验试剂等重点部门7个风险点进行排查,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抓好“治理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专项工作”的落实,健全廉洁谈话制度,组织全体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漩涡》,印发《廉洁行医口袋书》《行风建设制度汇编》,实现警示教育全覆盖;深化廉洁风险防控,充分发挥电子监控平台实时监控,每月坚持对抗生素使用量前10名的药品进行通报,促进合理用药规范用药。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传承发展任重道远。采访结束时,徐州市中医院院长范从海告诉记者,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该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医改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徐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健康徐州”战略部署为工作目标,立足改革创新,坚持求真务实,扎实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淮海经济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本版图片由徐州市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