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田孔社
“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和鲜明导向,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楼阳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典型的转型经济地区。2018年,山西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转型发展,把转型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去年,山西省级众创空间增长25.5%,启动建设了太原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与中国工程院等合作建立的先进研发机构相继落地,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正式上线,重载水泥混凝土铺面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等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与此同时,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提速,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取得良好开局,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4%,连续四年保持在50%以上,成为经济平稳增长的压舱石。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2.1%,日均新设1600余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500家,提前两年完成五年倍增计划。
特别是山西经济结构从“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楼阳生称:“三年累计退出煤炭过剩产能8800余万吨,煤层气产量突破56亿立方米,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突破30%,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
“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远未从根本上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率还不高,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还需大幅提升。”面对困难,楼阳生直言,要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举措谋划得更周密一些,以更大的决心和有效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楼阳生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紧紧扭住转型项目这个“牛鼻子”,扩大有效投资,满足消费需求,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更强支撑;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大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准确把握市场化改革要求,推动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走深走实,以改革“一子落”带动转型“满盘活”;全面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中心带动、内外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