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建东
改革激发出前进的澎湃动力,创新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合肥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合肥,正通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一大批“高精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打造“创新之都”城市新名片。日前,记者就科技创新方面的话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长凌云。
据凌云介绍,去年合肥市创新驱动跑出加速度,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培育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扎实推进,滨湖科学城拉开框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4%,并入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大力培育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典型经验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9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凌云说,合肥市瞄准前沿,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大科学装置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正式成立,量子创新院、中科大高新园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安徽创新馆、离子医学中心、类脑实验室、中国声谷等标志性项目正有序推进,已有8个省实验室和7个省技术创新中心组建运行。合肥国际人才城建成使用,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启动建设,合肥已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近年来,创新已经成为合肥最鲜明的特色。凌云表示,下一步,合肥将利用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诸多优势,借助G60科创走廊这一个重要平台,在空间规划、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以及公共服务方面加强合作交流,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同时,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将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与沿江港口进一步加强合作,复制和推广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围绕打造“四个高地”推进各方面工作。
何谓“四个高地”?凌云做了进一步解释:一是加快打造创新高地,全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二是加快打造产业高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全方位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四是加快打造人才高地,使合肥成为高端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向往地、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