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保明 黄金星□ 苏 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扶贫的关键环节之一。截至2019年2月末,内蒙古自治区全区32.6万脱贫户(享受政策)中,因病致贫贫困户有14万户脱贫,占已脱贫(享受政策)户的42.9%……这组数字不仅见证了内蒙古健康扶贫的发展成就,也是内蒙古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是让百姓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真金白银”。近年来,内蒙古聚焦大健康布局,将卫生与健康工作重心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前移;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分类精准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等手段,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健康医疗服务保障。
健康扶贫关口前移
随着我国医疗质量与技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渐增长。内蒙古在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更加聚焦大健康布局,将卫生与健康工作重心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前移。明确将疾病防控工作融入健康扶贫重点任务,不断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的防控力度,细化工作目标,实现控制增量目标。
——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大健康扶贫防病工作推进力度。为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疾病防控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组织开展2018年~2020年健康扶贫防病行动、健康促进与教育和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抓好健康扶贫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扶贫攻坚要求,进一步落实防病行动计划。
——充分发挥健康传播联盟和健康大学的作用,加大卫生健康知识传播力度。针对不同地区疾病流行特点、生态环境状况、社会文化习俗等实际情况,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患有大病、慢性病、重病、地方病等疾病的贫困患者、普通农牧民,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处方,精准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严格实施分级负责制,狠抓政策落实。按照自治区负总责,盟市、旗县区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各级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和扶贫部门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任务,努力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为健康扶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政策落实有没有效果,数据最有说服力。2018年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内蒙古9种大病贫困患者集中救治实现应治尽治,新增的14种大病患者救治比例达到98.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常住贫困人口全覆盖,有31.5万贫困慢性病患者受益;构建了贫困患者就医“五重”保障机制,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1.6%;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和内蒙古的104家医院结对帮扶贫困旗县医院,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贫困旗县全覆盖。推进健康扶贫关口前移,健康扶贫防病行动和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入选2018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决胜攻坚补齐短板
要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必须敢于直面短板,补齐短板。内蒙古在健康扶贫领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既有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地方病防控等特殊困难。对此,内蒙古卫生健康委直面健康扶贫的短板,强化卫生健康服务薄弱环节,不断加大疾病综合防控力度,把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为解决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顽瘴痼疾的重要契机,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结合全区健康扶贫工作的实际,内蒙古卫生健康委制订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并组织召开了现场推进会和培训班。内蒙古卫生健康委聚焦健康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标本兼治,确保政策落地见效。规范贫困患者就医行为,引导患者到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理性就医;严格要求医疗机构掌握住院指征、控制基本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规范执行报销政策,按照既不吊高胃口,也要符合要求的原则,实施“费用分段报销政策”,确保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得到合理保障,同时解决医保资金支出压力过大问题;进一步强化家庭医生团队责任意识,积极推广“慢性病送医配药送健教”措施,解决贫困慢性病患者最关心的用药问题;督促三级医院主动对接健康扶贫政策、主动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开展组团式帮扶,提升被帮扶医院专科建设和专病治疗水平。
此外,内蒙古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将地方病防治与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分地推进、综合施策、目标管理的地方病防治工作策略,基本控制和尽快消除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
满足贫困患者的看病就医需求是健康扶贫的一项“治本之策”,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内蒙古卫生健康委下足了功夫。
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坚持大格局,将健康扶贫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结合,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有机结合,注重继续攻坚与防止返贫相互统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在全面改善基层设施条件方面,内蒙古将贫困地区符合国家全民健康保障工程要求、但未达标的旗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支持范围,确保每个贫困旗县建好1所~2所旗县级公立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重点改善贫困旗县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设施条件,争取到2020年全部建设达标;同时加强贫困旗县疾控体系建设,满足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形势需求。
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拥有适宜技术的人才,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关键。内蒙古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将向贫困旗县倾斜,力争到2020年贫困旗县每个苏木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牧区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计划分配,也都将向贫困地区倾斜;贫困旗县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享受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引导贫困旗县对基层医务人员实行旗县招、旗县管、乡镇用;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策壁垒,充分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激发基层服务活力。
织密健康保障网
内蒙古卫生健康工作始终围绕着健康扶贫,努力让贫困群众“有钱看病、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少得病”,努力为群众织密健康保障网,拔掉因病致贫返贫的病根。
——开展贫困旗县卫生院(卫生室)“清零达标”行动。各地对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开展全面调研,摸清底数,制定方案,确保完成贫困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清零达标”任务。
——提升基层服务和管理能力。落实“组团式”对口帮扶贫困旗县医院政策,实现派驻医院重点学科带头人、管理人员和护士长全覆盖,并进行评估考核,完善区内二级医院对口帮扶卫生院政策措施。远程医疗覆盖全部贫困地区卫生院并向卫生室延伸。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争取在2020年底,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的每个苏木乡镇卫生院都有1名全科医生。
——健全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制度。协调推动各级政府继续履行兜底保障责任,针对因患大病、特殊慢性病、长期慢性病致贫返贫群众,推动医保部门研究对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再次补偿,落实疾病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应急救助等措施,将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切实加强贫困地区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将健康扶贫关口前移,深入实施健康扶贫防病行动和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抓实抓好贫困地区疾病控制、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有效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防病能力。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妇女“两癌”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大力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按照应治尽治的原则,确保完成贫困大病患者集中救治任务。2019年大病救治病种数提高到25种,到2020年扩大到30种。同时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打造健康内蒙古
2019年,内蒙古卫生健康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做好10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在公立医院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二是举全系统之力精准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实现患重特大疾病贫困群众医疗费用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贫困群众90%的疾病在县域内解决,以及大病救治病种提高到25种的工作目标。三是着重以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牧区“厕所革命”为载体,加大健康内蒙古建设推进力度。四是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布局并实施自治区医疗中心建设,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和家庭医生团队建设。五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六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将以健康促进县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三减三健”行动;以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实施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以冷链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统筹做好免疫规划工作;以慢性病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七是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将推动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突出抓好旗县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盟市、医疗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建设。八是推进蒙医药中医药振兴发展。今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成立“振兴蒙医药中医药推进办公室”,启动蒙医药科学研究创新行动,不断培育蒙医药中医药发展新动力。九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健康老龄化。十是推进卫生健康依法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重点推进精神卫生地方立法工作,加快推进建立综合监管制度框架体系,实施卫生健康全领域综合监管等。
展望新的一年,内蒙古卫生健康事业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踏上新征程。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健康扶贫,加大健康内蒙古建设,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显示内蒙古将“健康大旗”扛在肩上的决心和诚意,健康内蒙古的宏伟蓝图正逐渐落地,变成百姓健康生活的一个个幸福场景!
(本文配图由内蒙古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