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韶辉
阳春三月,春和景明,万象更新。
此时此刻,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关键之年看全国两会,不难发现,中国如何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备受瞩目。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还是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发布会、记者会、讨论会,还是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都能聆听到改革开放的强音。透过全国两会这扇窗,世界领略到一幅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图景。
减也改革 增也改革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上作出重要论断,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恢宏画卷上标注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时代方位。他强调,要对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确保干一件成一件,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打下决定性基础。
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下团组将划哪些重点,亦备受期待。“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记者注意到,“改革”是今年两会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关键词之一。在内蒙古、甘肃、河南、福建代表团,总书记均强调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
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改革推动降低涉企收费、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频率高达105次,传递出中国以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的信心和决心。值得关注的是,在安排今年十项政府工作任务时,“改革”均有着墨,而不仅仅局限于第八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
随着全国两会日程的推进,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负责人,通过记者会端出了更加细化的落实方案,推动“2019改革施工图”付诸实施。
闯急流、涉险滩、破藩篱……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改革是最强大的发展动力。”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部署国家发改委承担的年度重点改革任务近20项,国家发改委将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认真抓好落实。今年将新推出第四批100家以上新的“混改”试点,在全国大中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全面展开营商环境评价。关于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他给出的答案是:打开“进”的大门,提高“改”的质量,保障“在”的权益,畅通“退”的通道。
国企改革一直是各方关注焦点。“2019年是国企改革的攻坚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说,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试点、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以及强化正向激励等方面,将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只是改革的方式之一,不是私有化,也不可能‘一混了之’‘一混就灵’。”
深化增值税改革是今年减税降费“大餐”中的“主菜”。“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减”“增”之间,凸显的是高质量发展指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让人民过好日子!“减”是改革,“增”也是改革。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财政部门要当“铁公鸡”,不该花的钱“一毛不拔”,同时也要打好“铁算盘”,把该花的钱花好,花在刀刃上。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同时,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
船到中流 人到半山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如何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海南高水平推进自贸区(港)建设,首先要减少房地产依赖。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长沈晓明曾用“壮士断腕”表达调控房地产的决心。他对记者坦言,调控效果好于预期,“调控后的缺口由旅游、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来填补。”
“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第一个春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表明中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外商投资法立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飞说。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让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为改革保驾护航,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立法工作。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抓紧制定修改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急需的法律。除制定外商投资法外,还将修改土地管理法、专利法、证券法,制定资源税法等。
今天的改革开放,犹如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如何蹚过“深水区”将改革进行到底?记者梳理采访笔记和已公开的提案议案建议后发现,代表委员们纷纷拿出“接地气”的“干货”来支招。
土地,永远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命根子,也是千百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变迁的永恒主题。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建议,国家实行国土资源市场配置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土地利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之外的空间则由市场配置。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说,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以冷静、开放的心态合理应对挑战,支持奋斗者、激励创新者、保护担当者、宣扬奉献者,加快社保体制改革,推进户籍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改革,做强做大经济发展的“底盘”,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是必由之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说,新时代改革必须加快推进,全面深化。要敢于啃硬骨头,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改革工作重点要更多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发现问题要准,解决问题要实,实现精确改革。
历史奔涌向前,改革永不停息。处在新的历史关口的全国两会,必将进一步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共识,激荡起奋进新时代的改革强音。代表委员们认为,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胆魄砥砺奋进、一往无前,我们就一定能够书写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壮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