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朝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思路、理念和举措,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后,改革的举措一步步落实,改革的进程明显加快。”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在委员驻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改革的力度决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被记者问及在哪些领域还需要“补短板”时,赵长茂说,“其实,经济发展任何阶段都存在短板。在高速增长阶段,我们面临的短板是物资匮乏、供给不足,特别是交通、能源、通信严重供给不足。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短板出现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既包括发展短板,也包括制度短板。”
赵长茂认为,经济运行质量低、效益差无疑是最大短板。“怎样提质增效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答案是,只有把科技创新成果充分运用到经济活动中去,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近年来,我们发现,关键核心技术制约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效应越来越突出。”赵长茂意味深长地说,补上这个短板尽管非常迫切,但很难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科技进步的积累过程。
赵长茂表示,相对于经济领域,民生领域又是短板。“以教育为例,补齐短板,需要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资源的投入、教师素质的提高等,也需要一个过程。”
他特别强调了习总书记提到的“制度短板”,“现有的一部分体制机制的设计、框架,还是停留在适应过去高速增长阶段的,迫切需要建立起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体制机制。因此,体制改革必须加快速度、加大力度。”
对于外商投资法草案,赵长茂说:“‘外资三法’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但是在新形势下,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为补齐这方面的制度短板,出台外商投资法势在必行。”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有适应性又要有超前性
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不仅要依赖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更要依赖于改革的推动。
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在赵长茂看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有没有活力,能不能做强做优做大,事关全局,事关长远。”赵长茂表示,国有企业一旦出现大的问题,会带来“连锁效应”,改革必须蹄疾步稳。他注意到,从局部或一些行业看,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审慎有余、大胆不足”的问题,改革步伐相对迟缓,必须加快推进。
谈及政府机构改革,赵长茂说,去年3月份以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启动并正逐步到位。这一轮机构改革,基本解决了现行体制存在的机构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监管空白等问题,但政府职能转变决不能就此止步,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往哪个方向改,怎么改,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对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赵长茂认为,虽然我们常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放在社会建设部分,但收入分配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从近年来基尼系数变化看有所缩小,但是分配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依然影响着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因此,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赵长茂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既要有适应性也要有超前性。中央政府具有宏观视野,可以放眼全球、展望未来,超前谋划各个领域的改革。
“对于改革的态度,要避免这种情况:一方面抱怨改革瞻前顾后、踟蹰不前;另一方面又老是批评改革方案不完善,企望改革方案一出台就是完美无缺的。”赵长茂说,宏观调控应该具有前瞻性,但也要允许对一些新趋势的调控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关键要让资源高效率配置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必须解决资源错配问题,使有限的资源能实现高效率的配置。”赵长茂说,历史证明,只有让各种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资源高效率配置才能实现。
赵长茂说,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配置,另一种是政府配置。“为什么要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因为市场有缺陷。为什么又不能完全靠政府来配置资源?因为宏观调控也会失灵。”他表示,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的作用。
赵长茂从城乡关系、区域发展的角度解释了要素流动不畅的原因,“比如说,城乡之间,更多资源从乡村流向城市,反向流动却很有限,这就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矛盾和差距。再比如说,部分区域之间,还存在隐形的市场分割,形成行政壁垒,使要素流动遭遇‘玻璃门’等问题。这些都是国民经济循环不通畅的表现。”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赵长茂说,要解决“不通”的问题,避免资源低效率配置之“痛”,就要打通经济循环过程中的这些“梗阻”和“堵点”,让资源能够“畅通无阻”地自由流动。
此外,赵长茂还强调了金融在配置资金方面的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技术高科技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我们更多要靠资本市场来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靠风险投资来实现市场化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使金融在资源配置中更充分地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