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两会报道

科学有序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访全国人大代表吴娟

□ 本报记者 吴 昊

开发地热能是解决污染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近6亿平方米,中深层地热供暖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将达到12亿平方米,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将超过5亿平方米。2019年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地热能开发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胜利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吴娟。

吴娟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实践与创新,我国地热开发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开发模式。其中,中国石化与保定市雄县政府合作,打造了政企合作的新模式,即“雄县模式”,成为我国第一个“地热城”。据了解,早在2009年,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就进入雄县进行地热能开发,到2018年年底,雄安新区地热能供暖面积已达到870万平方米,替代标煤22.6万吨,每年减少碳排放接近60万吨。

吴娟表示,在地热开发保持高热度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全国各地地热开发梯级利用程度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开发利用模式单一,项目综合效益较差,处于分散粗放利用阶段,忽视了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效能,难以形成综合性、系统性、可持续发展的地热开发产业链;另一方面,各地开发利用与当地城市规划契合度不高、整体规划不够协调,规划之间不配套,不同层级规划之间不衔接,现行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没有融入地方和城市发展规划,导致规划的任务缺乏可操作性,《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地热能利用目标将难以实现。

对于更合理地推动地热能开发,吴娟提出六项建议,分别是:加强基础调查、做好统筹规划、突出示范引领、加大技术攻关、完善制度建设、明确地热利用的财政及税费支持政策。

其中,对于基础调查,吴娟认为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开展全国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以华北、松辽、江汉、鄂尔多斯、苏北等盆地(平原)为重点,尽快查明水热型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能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于地热开发的统筹规划,吴娟表示,对地热资源开发要合理规划、精心布局、分步实施、科学开采、综合利用。通过制定地热能专项规划,将地热能供热(制冷)纳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实现地热能开发科学布局,高效发展。

吴娟建议,以青海共和盆地为试验区,实施战略科技攻坚,大力推进干热岩型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的理论、技术、工程与装备研发,力争早日实现干热岩型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重大突破。

对于制度建设,吴娟建议,一方面尽快建立完善地热监管体制机制,结合实际,制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明确利用水资源与地热能资源、取水与取热的边界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尽快建立试错和容错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地热开发的积极性。

2019-03-12 吴 昊 ——访全国人大代表吴娟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0303.htm 1 科学有序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