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风采

不忘初心 才能不断“出新”

——关于当代中国山水画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新安瑞雪 90cmx190cm 2009年 洪 潮 作

铁壁浴朝晖 180cmx146cm 2014年 洪 潮 作

长风万里图 145cmx350cm 2012年 洪 潮 作

□ 洪 潮

虽然已经进入草长莺飞三月天,但是太行山中残雪依然时时可见。料峭春寒中,我一次次背着画具独自走过村舍,坐在山间对景写生,面对苍茫连绵的太行山,我感悟着山水精神“蓬勃、正大、刚健、醇雅”的同时,也在思考中国山水画如何突破与创新。

不可否认,当代山水画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我们面对的是前人一座座高峰,宋代的范宽、董源、马远……元代的赵孟頫、倪瓒、王蒙……明代的吴门画派诸贤,清代的四王、四僧,近代的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石鲁……这些前辈如同眼前的高山般存在,纵横连绵仿佛不可逾越,但是我们必须超越他们,这是时代前行的规律,也是时代赋予每个当代画家的责任。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19世纪后将再无小说,因为所有的情节与变化,我们都已烂熟,都已写尽,都已定局。”然而,到了20世纪,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出现呢?原因就是人类还在发展,还未停止创造。山水画也应作如是观。我们与这些前代大家的差距在哪?是材料?是技法?是生活环境?我认为都不是,而是我们对待山水画的那份“初心”。

什么是艺术家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艺术界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对画家来讲,我们身处的时代是很好的时代,社会繁荣安定,经济昌盛发展,甚至可说是“五千年未有之盛世”,同时我们这个时代诱惑也太多,熙熙攘攘,名来利往,让很多画家无法沉下心来搞创作。各种炒作、走穴,靠哗众取宠的所谓创新、前卫博人眼球,成为一些“网红艺术家”的成名捷径。但是这些终归是短期行为,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艺术流星”划过消失。

中国山水画之所以不叫风景画,而叫作山水画,就是因为笔墨不是用来记录自然,而是通过表现自然进而抒发画家个人的心灵诉求,承载哲学思考。“初心”就是艺术品的灵魂,人没有灵魂就是行尸,山水画没有灵魂就只是“行画”。经过时代大浪淘沙,最终留下来成为经典的作品,必将是“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

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讴歌,是新中国艺术界孜孜不倦、夙夜不懈的追求,也是新中国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总书记的嘱托,为艺术创作导向指明了前进的路径,又强调了文化立场。没有正确立场,一切都无从谈起。当今盛世,以“大笔墨、大气象”为外在,以“蓬勃、正大、刚健、醇雅”为内涵的新时代山水精神,正是人民和时代需要的主流文化导向,文化自信表现。坚守正道,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守正方能创新。

做人民欢迎的艺术家,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历史上没有高尚人品、家国情怀,不深爱国家和民族的画家,终不能成为一流画家。因此,只有坚守“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个初心,我们的艺术创作才能一路向前,不断求变出新,超越前辈才有可能,才能突破古人藩篱,出新求变。

幽谷深万丈,绝壁入穹苍。不畏磴道险,极顶观天章。“初心”与“出新”的这层关隘一破,我们的出新创作将开雾睹天,进入更广阔的空间。

2019-03-08 ——关于当代中国山水画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0158.htm 1 不忘初心 才能不断“出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