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专题

做全球商品“服务生”

——中海商谷有限公司倾力打造运营平台纪实

□ 刘 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海商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商谷”)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值此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重大历史时刻,发挥企业自身“国际商品组织、国际市场规划、国际市场投资、国际贸易关系”优势,运用“中国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中国化”的市场发展理念,践行落实“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搭建市场平台,开启国际国内多个项目的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

目前已经合作落地了“一中心、五基地、三市场”九大市场项目,京津冀“世界贸易中心”、北美“商品交易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基地”、深圳“金融基地”、贵阳“物流基地”、海南“教育基地”、贵州“民族产品交易市场”、黑龙江“绿色产品交易市场”、河北“农机装备交易市场”。

中海商谷的运营方案主体架构就是建设“自由贸易港试验区+商品交易市场”,这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脉相承,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的积极响应。方案确立“人民衣食住行用的美好诉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将“自由贸易港试验区+商品交易市场”落实到“一中心、五基地、三市场”九个项目中。通过全球布局实现“系列贸易城”的联动效应。

“一中心”占据制高点

中海商谷的高层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时,捕捉到一个强烈的信号:通过自由贸易港的探索带动中国经济高水平的发展,推动全方位开放,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领跑者。公司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全球自由贸易港必须具备的条件,归纳出基本要素为:临近主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需要依托并辐射庞大的经济腹地、是全球高科技人才、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具备权威性、服务到位、管理到家的政府机构和按市场化运作的高效运营机构等。依据这些条件对号入座,中海商谷庆幸对“世界贸易中心·燕郊国际贸易城”的选择,恰逢天时地利人和。

作为“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倡导者,中海商谷在北京以东打造了一个践行自己理念的大平台。“世界贸易中心·燕郊国际贸易城”项目,是中海商谷运营国际、国内所有市场项目的“母城”。中海商谷十分珍惜这次发展机遇,珍惜自己的选择,给自己定下目标:以母城为原点辐射全球,努力把中国特色的贸易模式做成国际品牌,做成影响全球的世贸中心。为了这个目标,项目三易其名。最初河北省项目立项名称为“中国燕郊物流城”。项目论证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名称为“世界商谷·燕郊国际物流城”。最后项目拟申报国家立项时名称定为“世界贸易中心·燕郊国际贸易城”。虽几经易名,但项目的功能目标从来没有改变,项目始终以建设“世界贸易中心”为信念,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己任,打造永不落幕的世界商品博览会,助推中国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世界贸易中心”以商贸连接世界,构建国与国双边及多边贸易大平台,助力中国产品走出去、世界产品引进来;体现中国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中国化,与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创新模式,为全球消费市场需求服务。

项目以践行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志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贸易平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贸易平台,具有亲和力的华人华侨创业平台。进而用国际贸易牵动全球经济格局,体现价值、彰显国力,巩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项目由政府主导自贸港建设,对市场准入、金融制度、税收等提供政策安排,推动货物流通、货币流通、人员流通、信息流通,履行对商品进出口所需的通关、保税、跨境金融支付、结算、行业标准制定、信息权威发布等行政职能。由中海商谷主导国际国内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负责国际国内商品交易、物流服务、市场投资运营管理。

世界贸易中心·燕郊国际贸易城项目,是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建设的启动点项目。项目已经纳入《河北省十三五规划》《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规划》《京津冀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世界贸易中心”的建设,将立足京津冀、打造永不落幕的世界商品博览会,塑造中国市场国际化的典范,真正成为世界贸易经济的风向标。

世界贸易中心·燕郊国际贸易城项目占地10平方公里,建设开发以“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数据城市、信息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的高标准要求打造。规划为“一中心、两园区、两基地”五大功能分区,即:总部中心、世界商品交易区、自由贸易港示范区、品牌研发及人才孵化基地、综合保障基地。安排有展示贸易、体验贸易、展览贸易、会展贸易、会务贸易、网络贸易、金融贸易、期货贸易、现货交易等贸易业态。项目服务对象定位:全球消费者、全球生产者、全球供应商、全球中间商、全球代理商、全球商业集团以及全球商会协会、全球行业组织等。项目建成后,可引进入驻企业500家,年创税收300亿元,安排就业20万人以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侨商总部基地大厦将于此落地。目前大厦整体设计已经完成,建筑面积约为17.36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内将破土动工。

“五基地”花落海内外

如果说“一中心”是中海商谷舰队的旗舰,“五基地”则紧随其后扬帆远航,不但分赴国内各地,而且乘风破浪远航海外。

“北美商品交易基地”为践行“全球市场一体化”战略,实现中国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中国化,中海商谷携手海外侨领合资建设住在国的“世界商品交易基地”系列,与母城“世界贸易中心·燕郊国际贸易城”内外联动,为实现各国商品当地采购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商品进入各国提供窗口。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是加中贸易城。规划中的国际合作项目有:中国印尼贸易城、比利时交易馆、希腊采购办事处、塞浦路斯采购办事处、中国新西兰贸易城及德中贸易城。正在洽谈合作的有: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以及巴基斯坦等国家。

2018年10月7日,世界商品交易基地·加中贸易城奠基仪式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这是中海商谷第一个落地开工的国际商品交易基地,也是实现“中国商品走出去,国际商品引进来”的第一个先行先试的项目,战略意义重大。“加中贸易城”将建设“海外仓”组织中国商品走出去,建设“北美商品采购中心”组织北美商品走进中国。“加中贸易城”项目设置有商品交易、会展交易、会务交易、电商交易等多种交易功能。“加中贸易城”项目占地21英亩,建筑面积为54万平方英尺。该项目规划四大板块,即各国商品交易场馆、北美商品采购场馆、北美商品集散仓储、各国商品保税仓储(海外仓)。

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平台载体。

中海商谷紧跟国家战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腹地、深圳的地理中心——龙岗区丹竹头,利用自有土地规划布局和投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集团总部大楼、世界侨商华南总部基地大楼、商品全球购大楼、五星级酒店、住宅、高管公寓及配套设施等。

“物流基地”总部设在深圳,将为全国贸易城项目商品报关、清关、物流配送、仓储提供物流服务。目前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引导下,中海商谷锚定西南重镇贵阳,借国家物流政策的东风,与当地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强强联合,合作建立现代物流企业。中海商谷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资金实力和物流行业运营管理经验,做大做强贵州物流产业,推动了贵州物流基地落地。中海商谷将适时加大对项目的投资力度,推动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和国际贸易市场平台,促进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商贸繁荣,打造西南物流明珠。贵州物流基地包括铁路中心、公路中心、无水港、公路港等功能区,占地面积1200多亩。中海商谷正依托贵州基地推进安达国际贸易城、燕郊国际贸易城、邢台国际贸易城等物流基地的建设。

“金融基地”总部设在深圳。深圳市福田区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起点,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参与规划建设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实现深港合作区和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双轮驱动”,为深圳打造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提供强力支撑。在支持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建设的同时,中海商谷决定同步布局自己的“金融基地”,利用深圳市现行的城市更新政策,对其所属深南汽配市场进行更新改造,打造与香蜜湖新金融中心规划协同的金融中心项目。金融中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规划建设金融中心大楼及配套项目。

“教育基地”总部设在海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中海商谷一如既往地紧跟国家战略,决定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投资建设“世界商品交易基地·海南国际贸易城”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4500亩。在“世界商品交易基地·海南国际贸易城”项目中,将重点规划建设一个高端智库型教育基地。教育基地拟在中国侨联和国家相关机构指导下,成立“世界侨商经贸研究院”和“世界华侨商学院”。其中,“世界侨商经贸研究院”将以解读相关政策,提供专业咨询,助力顶层设计,而努力打造成国家级智库。“世界华侨商学院”将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文精神和操作经验的专业高端人才和商业领袖。同时商学院还可为海南自贸区发展及中海商谷自身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三市场”彰显民族化

在中海商谷的运行方案中,根据国内不同区域的特点,布局了三大市场。它们分别是:“民族产品交易市场”“绿色产品交易市场”以及“农机装备交易市场”。

“民族产品交易市场”落地贵阳孟关。中国拥有56个民族,传承了5000多年的中华文化,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源泉。挖掘56个民族的自身文化价值、奉献给世界各民族分享,打造中国民族产业文化,是民族文化产业规划的依据。中国56个民族,贵州境内聚集了多半。贵州资源富饶,是民族产业文化集聚地,是生态旅游、会务、会展体验的绝佳选择。中海商谷建设“世界民族文化产品市场·孟关国际贸易城”,打造首个内陆国际性专业文化市场,塑造了中国市场国际分工的贸易模式。

“民族产品交易市场”将以全新世界贸易理念对接传统文化产业市场,规划“自由贸易港+文化产业贸易市场”的世界民族文化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该项目借鉴国际上对于民族文化产业市场发展最好的城市,规划文化创意之都、国际会展之都的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的功能,形成全新的市场模式,用自由经济贸易市场活力撬动资本及金融贸易市场,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有效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产品国际化进程。

“民族产品交易市场·孟关国际贸易城”占地900亩,其建设开发的理念是:以“会展城市、创意城市、智慧城市、信息城市、生态城市”发展文化产业贸易的高要求,打造“世界民族特色产品交易市场”。

“绿色产品交易市场”落地黑龙江安达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绿色优质产品是我国近14亿人民的美好向往。从解决温饱到迈入全面小康,人民对于吃好食安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于绿色食品产品的消费升级需求旺盛、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大力发展绿色产品产业及市场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世界三大寒地黑土之一的黑龙江省,是生产绿色产品的最佳产源地。建设“绿色产品交易市场·安达国际贸易城”,汇集泛北极圈国家优质绿色产品,为全世界人民服务。以全新的商业模式,作为市场示范,打造专业的国际性绿色产品交易市场,重塑世界绿色产品市场格局。

绿色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将以全球化视野,从全球市场一体化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借鉴国际上绿色产品产业、市场发展最好的国家,用最先进的理念、模式、科技、功能业态规划打破空间的藩篱、旧有贸易规则的限制,形成全新的市场模式,以“自由贸易港+产业消费市场”的自由经济贸易市场活力、全产业链多维度价值链主导优势,实现中国绿色产品产业、市场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绿色产品产业市场发展的引领者。

“绿色产品交易市场·安达国际贸易城”项目占地约14平方公里,功能规划为“三心、两区、两港、两基地”,即:交易中心、金融中心、总部中心,产业研发孵化区、综合配套区、自贸港、公路港,旅游购物基地、文旅消费基地等九大功能分区。

“农机装备市场”落地河北邢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保护与利用好土地是新时期的重大课题。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民族传统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但中国的土地产值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农业的生产与种植需要市场引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生产方式,利用发达国家先进装备技术,倒逼我国农机装备生产升级。打造专业化的国际性农机装备市场,提升土地产能产值,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建设“农机装备交易市场·邢台国际贸易城”。对内服务全国,以农业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对外打造世界级农业装备交易中心,成为引领世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为世界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该项目设计主体功能为“自由贸易港+世界农机交易市场”。

面对庞大旺盛的市场需求,世界农机装备交易市场建设将以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为依托,在农机装备市场化运作中,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云服务、人工智能等划时代科技进步赋能。建设“农机自贸港+农机贸易市场”,对接国家战略,获取产业发展话语权、国际市场主导权,对接农机装备产业国际水平、寻求突破发展。

“农机装备交易市场·邢台国际贸易城”项目,占地约6平方公里,规划为“一心、两港、三区”,即世界农机装备交易中心,农机自贸港、公路港,农业休闲配套区、农业小镇区、研发双创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要有新视野、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再次点亮中海商谷的发展方向。中海商谷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14亿人衣食住行用消费市场需求,统筹全球商品的进出口交易,规范民间市场发展,给予了民间消费市场主体企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海商谷通过“自由贸易港+专业市场”的探索,将“一中心、五基地、三市场”运营得风生水起。毫无疑问,这将成为中国经济推动全方位开放、高水平发展,融入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有益尝试。

(本文配图由中海商谷提供)

2019-03-06 刘 靖 ——中海商谷有限公司倾力打造运营平台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0119.htm 1 做全球商品“服务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