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 方
电力市场建设已迈入深水区,这是业界对2019年的普遍判断。
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东南电力经济论坛”之“电力现货市场风险管理”专题研讨会上,无论是市场设计还是政策监管,都已不再围绕国外经验泛泛而谈,开始定向聚焦国内一触即发的现货市场正在面对哪些困难?即将面临哪些风险?以及应当如何处理现有国情体制与现代电力市场的关系展开讨论。
国家能源局原法改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总体上市场经济发展时间并不长,特别是电力领域计划机制时间最长,计划分配电量、政府制定价格、电力统购统销现在依然存在,可以说电力是“计划经济在我国的最后几个堡垒之一”。因此,应充分认识当前推进电力现货市场的复杂性、困难性和艰巨性。
“市场设计一定要接地气,要考虑中国的国情,宏观把握上一定要有我们国家企业的特色。”当前发电集团承担的社会责任较多,且由于历史原因,每台机组的建设成本不一样,过去按照成本定价,现在进入市场,政策设计和改革推进上,要保持发电企业利益基本稳定和职工队伍稳定。“此外,要坚持市场的统一性原则,尊重各地的差异化探索。不搞一刀切,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上述业内人士说。
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国电力市场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但不能照搬国外经验。“电改是为了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但不能一拥而上,不应该搞大跃进,适合搞省内市场的搞省内市场,适合搞区域市场的搞区域市场。”
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甘肃、山西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暨2019年省间年度交易开始仪式上表示,现货市场是一个完善的电力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动现货市场建设、启动现货市场试运行,对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他提出,除首批8个试点外,全国其他省区市场也要建设现货市场。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9号文”)发布至今已近4年,国内、国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诸多变化,电力供需价格趋势也与2015年时有所不同,在数个电力现货试点进入试运行阶段时,业界开始重新讨论市场启动的时机。
上海电力学院教授谢敬东认为,当前启动现货市场存在一些“苛刻”问题,包括电力供应局部地区、部分时段趋紧,电煤价格仍在高位,新能源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常规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面临下降压力等,上网电价实际上存在上涨压力。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王鹏指出,现货市场建设的窗口期已然不多。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现货市场能够使电价及时并合理反映用电成本、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支出,但有待时日,而经济社会对能源电力的要求是降低成本,特别是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电价,这个要求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