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昔日“摩骑哥” 今日志愿者

—— 90后打工者王富忠的故事

□ 石 华

“记得骑两个小时就一定要停下来休息下,不然会犯困的。”在繁忙的广东佛山市龙山加油站,一位志愿者麻利地帮“返乡摩骑”将行李卸下重新绑起来,还不忘嘱咐。摩骑们都觉得这位志愿者格外细心,好像对摩托特别在行。

这是一位特殊志愿者,他叫王富忠,1991年出生在江西赣州信丰县铁石口镇极富村,在广东佛山龙山工业区一家具厂做沙发缝纫工。2015年,他和广大返乡摩骑一道,从广东骑行回家。如今,这位曾经的“摩骑”已经是情暖驿站的“资深”志愿者,连续为情暖驿站志愿服务3年了。

王富忠开始并不理解岳父10多年来一直坚持骑摩托回家的做法。“我当时也只是抱着体验一下的想法骑回去的。”10多个小时的骑行过程,让王富忠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很多骑行回去的人,为生活而拼搏,一路上对家充满着期待。”这段经历在王富忠心中刻骨铭心,情暖驿站志愿者们的热情深深打动了他。

那是让王富忠难以忘怀的一幕。就在去年回家的路上,冷雨、黑夜,王富忠行李架上的行李松开了,“行李掉了一地,全湿了,特别狼狈。”当时刚好在油站入口附近,几个志愿者从油站跑了出来,连雨衣都来不及披,一个帮忙推着摩托,两个人帮忙将散在地上的行李抱起送到油站。在加油站里,热气腾腾的粥,欢声笑语,志愿者们帮忙绑行李,换衣服,王富忠幸福得像回到家一样。

“和这些志愿者一聊才知道,他们在加油站已经坚守了半个月了,还要继续服务到春节后。”王富忠深深记得,当他疑惑地询问他们,“你们不用回家过年吗?”一位年轻志愿者答道:“为了让更多的人回家过年啊。”

“回家路上的人都不容易,他们很需要帮助。”此后,当情暖驿站志愿者,让回家的人更温暖,成了王富忠心心念念的一件大事。

从去年12月份开始,王富忠开始从网络上、微信上关注中国石化“情暖驿站”活动,得知报名启动后,王富忠第二天就赶到了工厂附近的佛山龙山加油站,除了报名免费加油以外,还申请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回家前到加油站志愿服务返乡人员。

“你哪有时间去当志愿者啊?”刚开始听到王富忠要当志愿者,妻子朱红霞觉得不可思议。朱红霞和王富忠同在一个工厂,同一工种,全厂生产的沙发最后都要经过他们夫妻的缝纫工序。年底工期紧,一天要工作15个小时,朱红霞的担心不无道理。

“我可以中午休息的时间去,下班再去。”王富忠想着将琐碎的时间凑起来,尽量多做点事。“那还不如我们轮着去,你去志愿服务我顶班,我去服务你就帮我顶着。”朱红霞也是骑行回家的一员,深知摩骑返乡的艰辛,对于丈夫的爱心她也全力支持。

打开王富忠手机里的一段音频,“爸爸真帅!”7岁的儿子看到王富忠身穿红马甲在加油站服务的照片,非常高兴和自豪。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80后、90后逐步成为打工主流后,返乡摩骑这一群体也在发生变化。一些80后、90后年轻人骑摩托车回家,不再是因为车票贵等原因,他们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沿途风土人情的体验,还有就是志愿服务所带来内心的充实感。

“我们今年收到了一些像王富忠这样的曾经关爱对象,申请做志愿者的。还有一些老乡自发组织的爱心护航队,在国省道巡回为返乡摩骑护航,检修车辆,处理紧急情况等,这都是对返乡摩骑这个群体关爱的延伸,也正是情暖驿站活动的目的所在。”广东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何敏君说。

2019-01-29 —— 90后打工者王富忠的故事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8941.htm 1 昔日“摩骑哥” 今日志愿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