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河
2018年8月21日取消审核,11月13日再次上会过会。苏州恒铭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铭达)IPO可谓有惊有险。
近日,有多家媒体对恒铭达IPO进行质疑,其IPO余路仍充满坎坷。
对富士康营收占比逾4成
公开资料显示,恒铭达是一家专业为消费电子产品提供高附加值精密功能性器件的科技企业,拥有6项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主要产品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精密功能性器件。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年~2017年,恒铭达营业收入3.06亿元、3.18亿元和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55%、4.15%和41.1%,同期净利润为6118.52万元、6642.2万元和1.02亿元,同比数据分别为-24.54%、8.56%和53.73%。
《华夏时报》报道称,公司经营对富士康存在重大依赖。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按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客户合并计算,恒铭达前五大客户的合计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65.13%、68.16%和71.48%,前五大客户包括富士康、立讯精密和淳华等。
其中,2015年~2017年,恒铭达对富士康的销售收入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8.78%、 42.77%和43.2%,对富士康的销售收入占营收逾四成。
根据《北京商报》报道,2016年,富士康正式成为恒铭达第一大客户,但恒铭达近几年对其他客户的销售额却出现下降的情形。2014年淳华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淳华科技”)为恒铭达的第五大客户,实现的销售额约为2485.42万元,2015年、2016年恒铭达对淳华科技的销售额分别约为1969.69万元和1177.93万元。而2017年1月~3月,淳华科技并未出现在恒铭达前五大客户名单之列。泰科电子在2014年为恒铭达第一大客户,2014年恒铭达对泰科电子实现的销售数额约为1.15亿元,但在2015年恒铭达对泰科电子的销售数额锐减至2216.7万元,随后泰科电子则从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
与竞争对手相比,恒铭达对第一大客户富士康确实有些过度依赖。在可比上市公司安洁科技和飞荣达的2017年年报中,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为4.45亿元和1.97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6.38%和19.02%,占比远低于恒铭达。
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生产企业众多,且同质性强,产品具有一定可替代性,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如果出现对单一客户依赖加强的情况,也有可能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恒铭达明显存在对富士康的重大依赖。而公司却予以否认,公司认为,对富士康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与消费电子行业制造服务领域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特性及公司战略性选择优质客户有关。
有股东突击入股
据《北京商报》报道,恒铭达在上市前还存在多位股东突击入股的情形,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公司上市前增资扩股引入股东,虽然能够充实公司的资本实力,但也不排除涉嫌利益输送的可能性。
恒铭达于2017年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随后恒铭达就开始增资扩股。2017年3月6日,恒铭达召开201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公司新增股本约347.83万股,新增股本由海通开元以现金3500万元认购,投资完成后海通开元持有恒铭达4.1667%股份,以此粗略计算,恒铭达的估值约为8.4亿元。
随后,恒铭达继续增资扩股引入股东。2017年3月26日,恒铭达召开201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公司新增股本约765.57万股,新增股本由深创投、前海基金及赣州超逸分别以5000万元、3000万元和2000万元认购,投资完成后深创投、前海基金及赣州超逸分别持有恒铭达4.2003%、2.5202%和1.6801%股份。在完成两轮增资扩股后,恒铭达的估值已经近12亿元。2017年9月,恒铭达便披露了招股说明书谋求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恒铭达通过增资扩股新引入的上述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5%,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持股超过5%,减持约束限制性条款比较多。另一方面,很可能属于财务投资的目的,拟在上市后赚取高额投资收益。
新三板投资联盟创始人许小恒表示:“上市前增资扩股不排除涉嫌股份代持或利益输送,但根据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上市规则,可能更多还是考虑增资时点不同,上市以后锁定期会不同。根据惯例,企业进入IPO审核期间后,一般不会进行再融资、股权转让等事宜,上市前增资扩股更多是避免重走审核流程。”
关联方占用资金
恒铭达还存在关联方占用资金的情形。
资料显示,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公司其他应收款净额分别为2744.3万元、86.37万元和41.5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8.34%、0.26%、0.10%。
恒铭达表示,其他应收款主要为关联方借款、员工借款及备用金、押金保证金。2016年末及2017年末其他应收款金额较2015年末下降较大,主要系关联方荆天平于2016年偿还相关占用资金所致。
据《华夏时报》报道,荆天平是恒铭达实控人荆世平的弟弟,曾任职于香港大生公司、深圳市宝安区恒铭达包装印刷厂。2003年4月~2017年7月任昆山包材董事,2017年7月~2017年8月任昆山恒铭达包材执行董事,2011年7月~2017年2月任恒铭达电子科技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7年2月至今任恒铭达董事、总经理,目前也是恒铭达的法人代表。
根据招股书,2014年底,恒铭达向荆天平拆出资金的余额为2169.81万元,2015年2月、5月和6月,分别增加5万元、92.15万元和362.84万元,2016年10月,荆天平归还所有借款及利息,其中2015年和2016年的资金拆借费用分别为116.12万元和91.56万元。
恒铭达表示,荆天平自公司拆借资金均发生于2015年6月末以前,且主要集中于报告期以前年度;荆天平拆借公司资金主要用于房产购置、子女教育等大额资金需求,荆天平已经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偿还资金拆借本金及费用,不存在侵占公司利益的情形。
此外,恒铭达表示,荆天平资金拆借履行了审批、划款等公司内部资金控制程序,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荆世平及时任股东中科研发、夏琛(荆天平配偶)、荆京平均知悉并同意荆天平资金拆借行为。
然而,荆世平、中科研发、夏琛、荆京平均与荆天平存在亲属或控股关系,在股东都是家族成员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公司内控生效,以及权益不被侵害呢?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为规范关联交易行为,保证公司与关联方订立的关联交易合同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公司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关联交易决策制度》等相关制度,对关联交易决策权限与程序作出了规定,此外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荆世平出具了《关于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的承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