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能源发展

平价时代渐行渐近 行业整合成为焦点

光伏产能存在成长中的和阶段性的过剩倾向,非技术成本和运行期风险成为风电、光伏实现平价上网必须跨越的“绊脚石”

□ 本报记者 吴 昊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和企业发展正面临多方面挑战。在国内,面临结构调整、产业格局重塑、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等强大压力,企业决策稍有不慎,就有被淘汰出局的风险;在国外,贸易环境越趋复杂,部分国家或地区光伏制造业加快规模化发展给产业带来一定竞争压力。” 近日,在“光伏行业2018年发展回顾与2019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如是说。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表示认同。他指出,当前,我国光伏行业存在市场需求与补贴拖欠之间、稳增长与行业整合之间、晶硅绝对优势与新技术蓬勃发展之间、标准数量多与实践难之间,以及新业态、新模式与现行管理机制之间的五大不协调。

“当前,我国光伏行业正处在走向‘平价时代’的过渡期,行业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在王勃华看来,随着各国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提升,未来光伏市场前景乐观,行业整合将成为发展焦点。

消纳问题改善

补贴缺口增大

来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超过43GW,同比下降18%。“2018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低于2018年年初的预期,但是高于823政策出台后的预期。”王勃华表示,去年我国光伏产业发电量升高,弃光率则持续下降。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表示,2018年光伏发电消纳形势得到显著改善,全年发电利用率超过96%,弃电率低于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消纳问题得到改善,但光伏行业仍然存在诸多亟须解决的矛盾。其中,大量补贴长期拖欠问题尤为致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日益增大,预计2018年缺口超过1400亿元,其中光伏缺口超600亿元,电站持有量大的企业补贴拖欠额已达几十亿元且正以每月几亿元的速度增加,企业正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王勃华指出。

他认为,行业的可继续发展和能源革命的积极推进需要保持一定市场规模,然而补贴的拖欠一方面造成项目开发商无米下炊;另一方面也束缚了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年度装机规模,影响未来几年的价格、规模等政策的出台进度。

同时,王勃华还提醒,当前,光伏产能存在着成长中的、阶段性的过剩倾向,行业需要整合才能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但同时,行业也正面临复杂的内外部形势,稳增长和维稳压力较大,给行业整合带来较大压力,影响落后产能的及时退出。

在技术层面,王勃华指出,目前薄膜电池、有机电池、钙钛矿电池等创新性产品正在全球不断推出,但在国内,晶硅电池在市场上绝对领先,并对其他技术形成压力,需要给新技术以市场空间,支持新型电池技术研发。此外,他还表示,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正在加速涌现,但光伏支持模式仍主要以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为主,对新业态支撑有待提升。

“2018年我国光伏产业在产能阶段性与结构性供需失衡、产品结构单一、企业差异性不大、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滞后等方面亟须调整。”吴胜武表示,我国光伏行业应提升发展质量、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实施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探索尝试能源互联网、储能、分布式发电交易等新兴技术与商业模式,探索差异化竞争优势。

行业前景乐观

整合成为焦点

记者了解到,虽然2018年我国光伏行业经历了一轮政策环境变化引发的“阵痛”,新增装机同比下降,但2018年年底以来第三批领跑基地的奖励兑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第四批领跑基地即将到来,以及今年年初平价上网试点项目政策的发布,则为行业带来了重大利好。

与会业界人士多认为,虽然光伏行业仍面临诸多困境,但前景仍然乐观。王勃华表示,目前,全球已经有146个国家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标,一些知名跨国企业已经实现或制定了100%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目标。

谈及全球市场,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刘雨菁预计,2019年,全球新增装机超过1GW的市场将达到14个,2019年~2020年,年度新增装机同比增长平均速度约为20%。同时,中、印、美、欧、日以外的国家年度需求占比将达到40%。

在近日召开的“光伏领跑基地及平价(低价)项目开发研讨会”上,PV InfoLink首席分析师林嫣容也表示,2018年经历了全球组件需求跌至91.5GW的低谷后,2019年预期能复苏到112GW。据她介绍,2020年是不少国家的能源政策节点,预计全球安装量将进一步提升至124GW。

而对于国内市场,从较长的时间维度看,随着我国光伏行业提质增效以及加速走向平价时代,有着较好的前景。李琼慧指出,未来新能源开发规模,从中长期看我国新能源仍将快速发展,预计2025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将分别达4亿千瓦、6亿千瓦。短期看,经历了2018年需求的下降后,业内普遍认为,2019年下半年将迎来回暖。

对此,林嫣容预计,整体而言,此次产业低谷可能延续到2019年4月~5月,全年将呈现“上冷下热”趋势。

对于发展趋势,王勃华认为,行业整合将成为未来的焦点。他进一步指出,企业继续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如IPO或借壳上市等,一旦成功,募集资金将推动产能等持续扩张和行业整合。

具体而言,在多晶硅行业,2019年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中东部地区硅料因成本原因将逐步淘汰,产业布局将进一步往西部地区集中;在硅片领域,隆基、中环、协鑫、晶科四巨头格局初现,而且随着高效电池产能越来越多,下游对硅片品质的需求正在提升,增加了单晶硅片环节进入壁垒;电池片方面,爱旭、通威、隆基、展宇等异军突起,排名电池产量前列;而在组件领域,按需生产,开工灵活性大,不存在需要持续性生产的问题,因此不会发生大的整合,大企业因品牌、渠道等门槛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政策扫清障碍

平价时代可期

2019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成为今年第一个支持风电、光伏发展的政策,提振了行业的信心。

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副处长徐国新指出,目前,部分地区投资测算风电、光伏已基本具备发电侧平价上网条件。但与此同时,风电、光伏长期运行可能存在弃电限电、参与市场化降价交易风险,也存在着被征收附加税费等风险。另外,非技术成本和运行期风险成为风电、光伏实现平价上网必须跨越的“绊脚石”。

据徐国新介绍,《通知》旨在探索全面平价上网后的政策措施经验,且对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电网企业提出相关要求,同时给予优先发电权、长期购电合同等优惠政策,为平价上网扫清最后障碍。他表示,202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光伏电站可实现无补贴平价上网。

随着平价上网试点项目政策的出台,平价时代也渐行渐近。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规划研究部新能源规划处高级工程师程晨璐指出,“十三五”后期,我国光伏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技术进步与降本增效,加快摆脱补贴依赖,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程晨璐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增量新能源全面实现摆脱国家财政补贴依赖,逐渐实现市场化自主化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但补贴退出、平价上网并不意味着国家对于新能源支持态度和支持力度的减弱。他还表示,新能源平价时代,需要回归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商品属性,充分挖掘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商品价值。

2019-01-22 吴 昊 光伏产能存在成长中的和阶段性的过剩倾向,非技术成本和运行期风险成为风电、光伏实现平价上网必须跨越的“绊脚石”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8666.htm 1 平价时代渐行渐近 行业整合成为焦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