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新民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激荡三十年》
“改革开放就像打开了一个巨大的能量罐,改变的是整个世界的面貌”,它锐不可当,创造了无限可能,为中国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打开了一扇门,且搭好了舞台。40年的风云岁月里,演绎了无数精彩的故事。伊泰集团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特殊的、不平凡的阶段,伊泰这家北国高原上被改革春风唤醒的小民营企业,在春寒料峭中应运而生。
时光的纪年在这里留下厚重的记忆。成吉思汗陵百年不熄的圣灯,映照着古老寂寞的丝绸之路,使这块浸满了岁月理想的城市不停地释放出一股神秘与深邃。黄河文明、草原文化和马背民族的浑厚底蕴,给这家企业注入了生命温度和无限活力。
1988年3月3日,伊泰诞生了。在伊克昭盟乡镇企业处的一间办公室里,创始人张双旺在盖有7个大印的《聘任承包经营合同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历史,往往在瞬间将一个个精彩的历史事件定格。在之后激荡30年的市场浪潮中,伊泰及伊泰的创业者随历史大潮起起伏伏。路,越走越宽。
伊泰,在经济困境中诞生,在探索中前行,在市场浪潮中成长,在改制中壮大,走出了符合改革开放和发展实际的道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伊泰的发展,日新月异。透过鲜花和掌声,穿过功利和浮华,我们不难看到这家企业浮沉的苦乐忧患和时代投影。
30年时光飞逝,伊泰故事越讲越生动。今天的伊泰,已是一家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大型能源企业,创造了传统煤炭企业向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奇迹。
如果把视线聚焦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多,会发现伊泰从行业的谷底触底反弹、逆势向上,演绎出别样的精彩。发展“颜值”更佳、“气质”更优、“含金量”更高,伊泰不断给人惊喜,人们也不断更新着“伊泰印象”。
站在伊泰看伊泰,这是沧海桑田的巨变。30年来,伊泰从仅有5万元开办费、开采工艺落后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累计上缴税费超过700多亿元、技术装备一流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形成了煤炭、铁路运输、煤化工、房地产以及环保、现代农牧业等多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站在全国看伊泰,这是地方煤炭企业快速崛起的典范。伊泰连续14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居内蒙古地区地方煤炭企业之首,安全管理水平在行业中首屈一指,成为地方煤炭工业的一面旗帜。
站在世界看伊泰,这是企业转型升级走向国际舞台的奋斗传奇。伊泰支持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煤间接液化国家能源基础科学研究,成功实现我国自主技术首套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使我国成为继南非和德国后第三个拥有煤间接液化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悬挂在鄂尔多斯北部伊泰大楼上的伊泰标识,展示着这家企业特有的气质。伊泰打上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所有民营企业奋斗和崛起的共性烙印,但也有她与众不同的地方。
曾经的鄂尔多斯高原上,众多小煤矿星罗棋布,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前大多已经消失殆尽。共享发展的30年,为什么伊泰赋予了时间特殊的意义?为什么在地方煤炭“星云”中伊泰能成为耀眼恒星?伊泰故事背后的“伊泰密码”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并要求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思路,明晰起来。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粗放发展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型,不断培育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对“伊泰密码”最恰如其分的注解。
在以“高质量”为目标的经济转型中,伊泰找准定位,持续发力。使命在肩,伊泰不能只交合格答卷、满意答卷,必须交出优异答卷。伊泰从上世纪就开始落子布局。
一种力量更加强劲:煤炭产业高质量筑牢发展基石。
一列绿皮车,从岁月走来。1993年7月,伊泰第一辆自备车单打“蒙”字底上线运营,汽笛呼啸,将事业载向更加广阔的天地。目光向前的伊泰,始终保持着向上扩张的态势。2005年,敏锐的伊泰领导层抓住了国家推动煤炭集中化的历史机遇,投入25亿多元进行资源整合和煤矿技术改造,彻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房柱式炮采工艺,煤矿全部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长壁开采;同时投入23亿元建成了中国第16座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矿井——酸刺沟煤矿,这是当时最大的地方煤矿。
2012年以后,面对爬坡过坎的新常态,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领域打响了第一枪。寒冬来袭,伊泰选择逆势而上,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年产150万吨以下的3处矿井;同时积极落实国家产能置换政策,重点培育建设红庆河和塔拉壕现代化大型煤矿。现在,伊泰11座矿井生产能力超过6000万吨/年,其中先进产能矿占比超过90%;矿井采区回采率80%以上,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安全管理水平处于行业领先。
历史的分量,有时要以厚度而非长度来衡量。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煤独大的伊泰可以在传统能源周期性波动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根本原因,也为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种信念更加坚定:转型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或许是偶然,但也有历史的必然。2002年,深谙未雨绸缪之道的伊泰领导层,在苦苦寻求“煤”和“路”之外新增长点之时,意外地发现了“煤制油”,于是开启了伊泰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合作之路,并直接促成了“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研发成功,使我国具备了开发和提供先进成套产业化自主技术的能力,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可以将煤变为高品质柴油全套技术的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伊泰依托鄂尔多斯丰富的煤炭资源,高点站位,把握关键,将现代煤化工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2006年5月11日,中国煤化工史上的里程碑在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打下了第一根桩基,这是伊泰谋局化工的第一步。2009年,伊泰建成了16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并产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桶合成油;2017年,伊泰120万吨/年精细化学品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并在短短3个月内系统达到满负荷运行,创造了煤化工行业的奇迹。这是创新驱动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例子。
进入新时代,伊泰更加成熟,焕发出深厚的创新禀赋,并不断注入新的基因,使之成为实现百年梦想的第一驱动力。伊泰借鉴南非Sasol等国际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国内外企业合作,联合清华大学设立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通过研发创新不断向高端精细化学品方向延展下游产业链,实现了从基础原料到清洁燃料、再到精细化学品、最后到功能材料的不断转化和跨越,努力向产业链、价值链最高端迈进,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书写出现代能源经济的精彩篇章。
一个共识更加凝聚:把绿色作为底色,发展才更有亮色。
实践没有终点,奋斗未有穷期。在现代煤化工这片广阔天地里准备大有作为的伊泰,密切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索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环保产业和现代农牧业。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作为内蒙古地区地方企业的代表,伊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擦亮“库布其经验”的金字招牌。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内蒙古的生动实践,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伊泰不断追求绿色发展,以植树减碳为路径,深入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投资3.7亿元完成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碳汇林建设50万亩,造林34万余亩,防风固沙达到86万亩,为鄂尔多斯地区搭建了绿色生态屏障。
爱拼会赢,争做“世界第一等”。现代煤化工产业整体仍处于起步和示范阶段,部分工艺技术和环保工艺尚不成熟,特别是高盐废水处理问题仍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保技术瓶颈。伊泰积极探索发展以解决高盐废水处理问题为主要任务的环保产业,联合上海晶宇环境公司完成了工业浓盐水零排放技术的中试试验。该技术在伊泰120万吨/年精细化学品项目中成功应用,各项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显著的示范效果。伊泰正逐步推广运营该技术,为我国煤化工产业废水处置提供参考和方案。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在党的十九大上被“定时间、定任务”。伊泰响应国家号召,利用多年投资形成的绿色资源,以“生态修复、精准扶贫、规模产业”为目标,融合设施农业、光伏农业,致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加工到消费休闲的一体化、品牌化、多样化、特色化现代农牧业产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基地,为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粮油企业搭建国际一流的商务平台。
先生长观念,再生长速度。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伊泰精神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成就了今天的伊泰。
伊泰故事连着中国故事,伊泰密码折射出中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密码。伊泰的实践充分证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国家共进,与时代同行,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是一条正确之路、强企之路、精彩之路。
奋斗无止境,扬帆再出发。世界各地的企业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泰怎样向前走?
发展是硬道理,实力是真底气。
历史是理解未来的钥匙。穿越时光隧道,从创业故事中找寻情感共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愈发坚定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30载砥砺奋进、爬坡过坎,创业者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克服了种种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实践证明,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增强开放包容的定力和自信。
夜晚,站在鄂尔多斯东胜区的天骄北路尽头极目远眺,只见灯光美轮美奂,大厦流光溢彩。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有一座建筑是属于伊泰的。这座建于2004年的大楼,是企业经历阵痛、涅槃重生后的象征,14年来像黑暗中的灯塔,散发出陈旧厚重的岁月气息和灯光无法遮掩的智慧光芒,为伊泰人指引未来的道路。
未来,只要始终艰苦奋斗,不为安逸所困;强化开拓创新,不为经验所束;敢于攻坚克难,不为困难所惧,伊泰一定能再度展翅高飞,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质的飞跃,成为传统煤炭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精彩样本”。
未来已来,路在脚下。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伊泰成立30周年之际,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不仅深情缅怀为今天的发展奠下坚实基石的创业者,又深感可以告慰前人:今天,百年伊泰的梦想,在伊泰人手上一步步实现,时代会记录下他们正在书写的新传奇。
(本文配图由伊泰集团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