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纵横

改变品牌气质 培植体育文化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观察

□ 欣 华

“这是我从创业到今天,所做的分量最重的一次决定。”安踏体育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说。

他口中的“决定”,是指以安踏体育为首的投资者财团,自愿性建议公开现金要约收购亚玛芬体育公司(Amer Sports)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股份,价值约为46亿欧元(约合36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旗下有包括始祖鸟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户外运动品牌,其多元化品牌组合与安踏集团的多品牌战略不谋而合。

“可以让安踏从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的运动用品公司,成为一家真正国际化的公司。”安踏集团总裁郑捷说。

第二个“黄金时代”

拨雾云开现曙光

安踏的惊天收购可看作是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新华社消息,2017年,全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13,509.2亿元和3264.6亿元,在体育产业总量中分别占比61.4%和41.8%。制造业依然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头号王牌军。

本世纪前十年,体育用品制造业曾经历过一段“黄金时代”。然而,过于乐观的市场预期带来行业规模的急剧扩张,造成库存积压,大量店面倒闭,市场一片哀鸿。此后,随着各种利好政策出台和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2014年体育用品业开始回暖。2015年,安踏在行业内率先进入“百亿俱乐部”;李宁则在连续三年亏损后终于盈利。有人说,现在到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不过也要看到,“晋江模式”下发展壮大的一批鞋服企业,有的熬过了“寒冬”,拨云见日,有的却风光不再,有些甚至无缘瞥见又一轮黄金发展期的曙光。

“参与体育运动、对运动有兴趣的人群在不断壮大,这为体育装备需求的增长带来了活力。无论鞋服还是健身器材,前景都相当诱人。”郑捷的眼中未来一片光明。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临近,冰雪市场成为商家紧盯的大蛋糕。郑捷预测,国内冰雪装备器材市场将由目前的30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500亿元。安踏制定了五年冰雪战略计划,北京冬奥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希望借此推动冰雪文化与中国运动产品市场的完美嫁接。

不过,轰轰烈烈的市场表象难掩行业整体发展层次较低、健康度较差的事实。这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最根本的决定力。虽然我国人均GDP已迈过8000美元这个国际上公认的体育消费爆发的“奇点”,但体育产业并没有迎来预想中的“爆发”。361°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朱敏捷认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消费能力的提升,而有时GDP的数字反映到民间消费力还要打个不小的折扣。”

长久以来中国社会中运动文化的缺失也影响到产业发展。“这几年的风口是运动休闲,但凡业绩漂亮的都是做有点运动元素的休闲鞋服,看起来运动的那种。什么流行卖什么,跟运动属性没太大关系。”朱敏捷指出,甚至有很多评选仍然在计算所谓“旅游鞋”销量。

他直言:“如果不能真正培植大众体育文化,我们这个行业就没办法有一个正确的存在理由。”不过他也承认:“急不来,运动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才匮乏同样是制约因素。如郑捷所说:“专业人才是核心挑战。国内真正懂体育、知道怎样把体育较好转化成产业的人才相当稀少。很多地方我们看到有资本,但是并没有专业的经营人才把资本从投入转化成产出、转化成生产力。”

体育品牌塑造路

开枝散叶香气来

“让主流消费者在消费我们商品的时候没有形象负担。”朱敏捷说。

“我们看到了国产手机的崛起,是拿得出手的,不会因为气质太土被嘲笑。而我们这个行业在这方面还要努力。”在他看来,最近几年大部分企业完成了零售转型,现在即将经历品牌转型。

“大部分中国本土鞋服企业目前所能吸引的已经不是中国主流消费人群了。”朱敏捷认为,与主流消费者建立关联,改变品牌气质,这是未来几年鞋服企业最重要的课题。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从根到枝到叶,然后才有香气、味道和质地。要建立品牌价值观,找到具有更强相关性和感染力的品牌形象。”

收购兼并是一种可行之策,安踏收购FILA就是个典型案例。2009年,安踏从百丽国际手中收购FILA在内地和港澳地区的商标使用权和经营权。连年亏损的FILA,在当时无异于一个“烫手山芋”。接手后,FILA定位年轻人群体,重组销售渠道,从经销商门店改为直营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2018年,TFBOYS组合的王源出任品牌代言人,推出的限量联名鞋款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与时尚感一同提升的,还有利润。FILA在2014年实现扭亏为盈,逐渐成为公司收益中重要的增长引擎,成为高端产品线的标志性品牌。2017年,安踏市值突破1000亿港币,位居全球行业第三位。这个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领头羊”正在推进“多品牌全渠道”战略,旗下还拥有斯潘迪(SPRANDI)、迪桑特(DESCENTE)、可隆(KOLON)等品牌。

“多品牌战略为安踏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国际资源和经验。让安踏品牌借助国际设计、研发、供应链和专业团队,实现品牌快速升级,从‘消费者买得起’到‘想要买’的品牌转变。”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说,“安踏集团的多品牌矩阵,在以体育装备为聚焦的核心竞争力上不断加强,在品牌力、商品力和零售力上不断积蓄优势。”

郑捷坦言:“自己从零开始创造国际品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成功率也不高。通过收购兼并,可以让集团比较快速地达到我们的愿景——在未来十年,把安踏打造成世界级的体育用品集团。”

品牌形象的塑造与国际业务的开拓紧密相连。安踏在2018年开启全球化战略,多年来积极投身赛事赞助,自2009年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已经在五届奥运会上为中国代表团提供服装装备,并将继续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

2019-01-21 欣 华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观察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8570.htm 1 改变品牌气质 培植体育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