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仕春
2018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2019年元旦刚过,深圳市委改革办于1月4日在市委党校举行2018年度重点改革项目督查评估会。会议旨在以督查评估检验改革成果,提升改革品质,强力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同时,通过评估为各区相互学习交流改革经验,共享改革成果盛宴提供机会平台。
评估指标凸显“四性”
市委改革办督查处处长陈晓云首先向参加评估的代表介绍评估参考标准,要求评估着重围绕针对性、创新性、重要性、实效性4大项评估指标(即“四性”)和10项子指标展开。针对性要求,评估的是与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改革方向的匹配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创新性要求评估的是,是否具备“制度创新”的内容,是否在全国全省全市先行先试,创新探索是否被国家和省市领导或上级部门肯定。重要性要求评估的是,是否被确定或被纳入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是否有利于推动解决本区关键问题或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实效性指标评估的是在经济社会效益上、在示范带动推广上在形成制度成果上的实效。评审要求对上述指标提供佐证材料,满分为100分。
各区对评估工作高度重视,改革评审分数将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绩效考核体系。此举为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悉,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进并不断完善改革督查评估工作,得到中央深改委和省委改革办充分肯定。
各区重点改革项目亮点纷呈
根据评估要求,接受评估的每个区在10分钟内介绍三个重点改革项目,随后将佐证材料进行PPT演示与说明,然后由评估代表提问,被评单位现场回答。
据悉,全市共有30个项目参与评估,既有“国字号”和省市试点项目,也有各区根据自身实际自选项目。诸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改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改革、以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试点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型智慧城区平台项目改革、深化业委会和物业管理机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化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供给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改革、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改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改革、以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试点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基层政务公开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外来人口融合共治模式改革等。
从参加评估的改革项目可看出,深圳改革真正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作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多个改革项目在全国具有率先和突破性意义,多个模式、体制机制、探索经验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充分彰显了深圳改革开放的使命担当与“窗口”“示范”作用。
评估代表提问“不留情面”
为体现评估的广泛性、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市委改革办对评估代表的选聘做了精心挑选与安排。评估代表由15人组成,应邀参加评估的有来自党政机关的督查、组织、纪检部门的代表;有市区人大、政协的代表;有来自体制改革研究会、社科院、综合开发研究院、社会组织研究院和学校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有来自《中国改革报》、《深圳特区报》等的媒体记者代表。评估代表不仅关心深圳改革,而且有的是改革发展的实干家、探索者,不仅对深圳的改革熟悉了解,而且作出了新的贡献。
评估代表咨询与提问是评估中十分精彩的环节。评估代表针对各区介绍情况踊跃发问,“不留情面”。如“率先”、“首创”等提法的依据问题,某些概念如何规范的问题,顶层设计如何与基层实际结合的问题,如何发挥深圳改革资源优势的问题,奋进新时代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代表的提问既有对完善改革举措的难能可贵的建议,也有推动深化改革的新思考。
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认为,深圳不只是为了督查而督查,而是通过督查更好地营造改革氛围、总结改革经验、树立改革典型、推进改革示范、完善改革举措、运用改革成果,全面提升改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