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重庆市铜梁区多措并举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组合拳”

铜梁城区康力文 摄

风景线郭 洪 摄

宜居之城康力文 摄

龙城天街夜景康力文 摄

□ 本报记者 李 琳

重庆市铜梁区地处渝西,境内各类资源丰富,“两山环抱、三湖点缀、三河环绕”,森林覆盖率达48.3%,人均绿地面积达42平方米,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入围“百佳深呼吸小城”。

近年来,铜梁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方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环境立区”纳入全区大发展战略之一,全力建设渝西地区重要生态屏障。铜梁区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首批园林县城、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诸多荣誉。2018年4月,铜梁区再获殊荣,在2018美丽中国—生态城市与美丽乡村经验交流会上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称号。

完善机制 清单管理

铜梁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重庆市委工作部署,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始终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生态领域的改革工作,多次召开小组专题会议,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原则,逐一细化目标任务、改革举措、进度安排,明确责任分工及完成时限,形成了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确保了各项改革任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铜梁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制发了《铜梁区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目标任务分解》,按照重庆市环保局统一部署,启用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系统,包括网页端和手机APP,具备信息录入、查询统计、数据分析、预警发布等功能,涉及单位20余个,可实现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实时可视化、污染源信息清单化、治理措施台账化、考核进度动态化。

完善水污染防治机制。铜梁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先后制发了《铜梁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铜梁区2018年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全面完善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标识牌与隔离网设置,基本完成了保护区内各类污染源清理整顿;2018年5月下旬接受生态环境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督查,获得高度评价,现场交办问题均立说立改;已完成镇街3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采样监测工作,数据汇总并上报重庆市环保局。

健全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按照《重庆市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铜梁区琼江、小安溪、淮远河纳入了全市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清单。2018年以来,铜梁区环保局先后与合川区环保局、永川区环保局、大足区环保局、潼南区环保局就小安溪流域、琼江流域、淮远河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进行多次协商,签订了《双桥经开区、永川区、铜梁区、合川区小安溪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完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联动机制。铜梁区已建立疑似污染场地名录,区环保局、区规划局、区国土房管局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工业场地再开发利用时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符合相关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后方可出让土地。

推进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管理。制定了《铜梁区排污许可标准化服务指南》以及排污许可工作要求,实现排污许可证标准化、一站式办理;制定了《铜梁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坚持从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理处置等全过程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铜梁区先后完善了环境保护责任规定、环保突出贡献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建立了全面推行河长制体系,制定了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国土绿化提升专项行动、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工作方案等一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了奖惩分明、职责清晰、分工合理、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工作体系,为全面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铜梁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员大会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已正式印发《铜梁区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实施方案》《铜梁区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铜梁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铜梁区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充分纳入重大政策、规划、项目的决策过程,生态环保考核奖惩制度、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环境准入制度等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成效明显,共促绿色发展、共抓生态保护、共强监管体制机制的建设更加完善,与绿色发展相关的“三大攻坚战”“五大环保行动”、环保突出问题整治等专项工作均已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正在有序推进。

多措并举 强力推进

2018年6月,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区上下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全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贯彻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对铜梁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时刻保持“两个足够警惕”,推动全区生态环境问题标本兼治、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打赢农村面源污染、场镇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实现“五个一律”目标。

面对复杂的农村环境,铜梁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全方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因地制宜制定整治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实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建设任务已分解至土桥镇六赢村、石鱼镇兴发村、福果镇三星农民新村,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原则、注重保留原有村庄风貌建设原则,完成创建石鱼镇兴发村等3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工作;绿色示范村庄创建工作已落实到各镇街,2018年6月启动实施创建工作,按照“绿色生活、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建筑”标准,创建绿色示范村庄18个;农村改厕工作已制定出台《铜梁区农村改厕工作规划(2018-2020年)》及技术方案,截至2018年11月20日,累计改建(新建)农厕5696户,完成市级目标任务5300户的107.47%,完成区级目标任务4500户的126.58%,2018年计划建设的14座旅游厕所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铜梁区始终把绿色和发展相结合,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创新环保投资机制,全区已成立总规模达65.7亿元的投资基金,由铜梁区城投公司、重庆银行、社会资本等共同出资组成,由专业基金公司运作,主要投资于政府重点扶持的地方特色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智能制造、生态农产品加工、环境保护等产业;定期与市级部门进行对接,围绕生态环境修复、土壤治理、山水林田湖保护、环保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大引资力度,将优质环保企业引入铜梁落地投资。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铜梁区环保局已完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的评估工作,定期与市级部门开展对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已按规定取消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完成市级下达的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任务140亩。

落实责任,齐抓共管。铜梁区各级党政一把手严格履行生态环保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其他成员共同履行“一岗双责”;铜梁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制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2018年已完成太平、石鱼、大庙、小林、安溪、围龙等6个镇离任领导审计工作,将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进行重点审计。

重点整改 补齐短板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铜梁高新区蒲吕片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太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成投用;全区镇街完成二三级管网建设85公里,19个撤并场(村社)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加快建设,各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更加规范;污泥无害化处置暂由冀东水泥璧山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窑协同焚烧处置。

有效化解环保突出问题。43个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整改40个,其余3个未销号问题均为跨年度整改任务,均超序时进度推进中;135个环保清单任务已整改销号116个,其余正在有序推进;540个河库污染问题已整改520个,全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存量逐步减少,增量得到有效遏制。

水环境总体情况持续向好。完成铜梁区涪江安居提水工程水源地(在用)、琼江铜梁区水厂水源地(备用)、铜梁区巴川街道小北海水库水源地(备用)和铜梁双寨水库侣俸水厂水源地(备用)等四个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建成铜梁区首个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并投入使用,对区域内琼江干流水质进行实时自动监测,为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大力开展保护巴川母亲河行动,启动餐厨垃圾专项整治活动,由区城市管理局、区环保局、城区街道办事处等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对城区所有餐饮门店、单位进行大排查大整治,还市民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2018年10月30日,在“发现重庆之美——百万网民点赞重庆最美河流”活动中,巴川河荣获“2018年度重庆十大最美河流”荣誉称号。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禁”“治”并用,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完成2.6万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非禁养区内893家畜禽养殖场实施循环化改造,关闭了12家污染严重的养殖场,对三区划定调整后处于禁养区范围内常年存栏20头生猪当量及以上的24家畜禽养殖场(户)实施关闭。

做好加减法 促城市提升

铜梁区坚决落实重庆市委“城市要内外兼修”的要求,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一是做优“加法”。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发展规划中,秉持生态城市生态建,高水平规划建设淮远新区、国际健康小镇和“五纵五横”骨干道路,做到山头不推、稻田不填,让居民在城中也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成73万平方米龙城天街商圈,签约大连万达、重百商社汇等知名企业,2019年元旦全面开街;建设“智慧城市”,城区商圈、公园和旅游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实施斑马线、垃圾箱、配电箱、井盖、导示牌“五小”改造,植入龙文化等本土元素,力求以最小投入、最少干预、最低维护取得最好效果。二是做好“减法”。着力解决乱停乱放、乱倒乱排等问题,拆除“两违”建筑28.6万平方米,累计整治老旧小区208个、背街小巷86条,巴川河、乌木溪等黑臭水体得到彻底根治,重现河畅水清坡绿岸美景象;坚持将人的素质提升作为城市提升的根本,在25个城市社区建立“少云志愿者”队伍,发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

2018年,铜梁区相关部门路检机动车2005辆,查处冒黑烟车辆违法上路行为110余起,监督检查机动车监测站12次,现场检查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290余次,组织开展39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装置自行检测工作,对30%的加油站进行了监督性抽检。铜梁区积极开展工业污染管控工作,完成全区37家烧结砖瓦企业整治,对26家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完成2家混凝土搅拌企业落实扬尘控制“十项要求”复核工作,深度治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企业2家,发放臭氧污染防治告知书600余份,督促区内多家水泥、砖瓦窑企业开展错峰生产。在大力加强餐饮油烟整治方面,铜梁区2018年完成20家机关食堂提标治理目标任务,对70家社会餐饮单位实施油烟提标治理,并积极加强联防联控和综合应对,突出预警预报和污染分析,开展禁止露天焚烧执法活动,建立露天禁烧巡查管控机制。2018年秋季以来,铜梁区已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制止露天焚烧620余次,规范烧烤摊位1200余次,发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36份。

2018年,铜梁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9天,同比增加19天,圆满完成市级目标考核任务;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强力攻坚 生态优区

坚持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机制。铜梁区全面落实改革工作学习传达、快速反应、实施跟进、困难问题联动解决等机制,定期召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会,严格对照改革清单,及时研究部署改革工作,定期开展督促督办,确保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扎实抓好重难点改革任务。铜梁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严格按照任务清单及时间节点要求推进改革工作,以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为抓手,加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机制、生态补偿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地落实,持续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铜梁区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认真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黑臭水体整治、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四项国家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迎检及整改落实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水里”“天上”“地里”“村里”,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铜梁区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标对表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和重庆市委部署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区”,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推动铜梁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9-01-10 重庆市铜梁区多措并举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组合拳”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8265.htm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