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晓杰 蒋水林
以“快速形成新建能力”“完成存量铁塔资产注入”和“择机上市”为核心的“三步走”战略任务,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塔)用4年时间圆满完成。
2018年8月8日,香港联交所主板迎来通信基础设施龙头——中国铁塔上市。在资本市场震荡波动情况下,该公司最终累计融资75亿美元,成为近两年来全球最大IPO(首次公开募股)。
“中国铁塔得到国际资本市场认可,一方面是投资者看好我们以共享为核心的商务模式、发展模式、服务模式,另一方面是看重中国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光明前景,看重中国铁塔作为国企改革排头兵的标志性意义和未来国企改革红利的释放。”中国铁塔董事长佟吉禄强调。
深化共享新模式
探索发展新路径
中国铁塔组建过程中,涉及的来自三家电信运营商的2000多亿元存量铁塔资产整合,通过“股权+现金”的市场化交易方式操作。整合之后由中国铁塔统一建设维护,变过去三家电信企业各自建设各自运营为一家专业化建设,三家电信企业乃至全社会共享。
中国铁塔统筹需求,集约建设,2015年以来累计交付铁塔站址设施192万个,建设量相当于通信行业过去30年的建设总量,三家电信运营企业使用的站址数量较中国铁塔成立之初翻了一倍,有力推动了我国快速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中国铁塔坚持“能共享不新建”的原则,新建铁塔共享水平由过去14.3%迅速提升到目前的70%以上,杜绝了铁塔领域的重复建设,累计相当于少建铁塔64万座,节约土地3.1万亩,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在充分共享通信铁塔、机房配套、维护服务的基础上,中国铁塔践行共享经济新模式,将共享理念向电力接入、末端传输、社会资源等方面延伸,并大力推动“通信塔”“社会塔”双向开放共享。截至目前,中国铁塔已与国家两大电网公司、铁路总公司、重点房地产企业以及各地市政、公安、交通、物业等社会各方广泛合作,统筹社会杆塔资源形成千万级站址资源库,支撑4G网络深度覆盖和5G基站提前布局,并开放自身资产资源为社会各行业所用,促进了国有资产功能放大,为社会资源集约、共享、绿色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我们要尽可能用市场化的办法,使内部的效率提高,既搞产业链上的纵向整合,也在同行业之间做一些横向的整合,使我们的资源能够共享、服务更加优质、价格能够降下来,使得企业运行更加顺畅,特别是对市场的反应更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曾说。
创新体制机制
集约高效运营
中国铁塔的资产和人员主要来自三家电信运营商,但“铁塔公司并不是三家运营商铁塔业务的简单拼盘”,而是跳出传统国企的思维模式,在体制机制上“穿新鞋走新路”,大胆创新,力求高效运营。
组织机构上,中国铁塔实行一级架构,公司实行总分制,各地不设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只设分公司,实现扁平精简,高效管理。人员队伍上,实行小总部大生产,总部管理人员仅106人,89%的人员配置在生产一线。非核心业务社会化外包,阶段性辅助性工作探索灵活用工。比如在基站日常维护中,充分发挥代维队伍的作用,保持自有队伍精干,有效控制用工成本。
资产管理上,面对高度分散的巨量资产,中国铁塔推行集约高效的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动力环境监控终端,采用无线互联网加物联网方式,建成集中统一的维护监控平台,做到对191万站址、超过1600万设备“可视、可管、可控”。平台可实现“工单直派一线”,减少中间流转环节。中国铁塔人均管理铁塔126座,远超美国铁塔人均管理铁塔30座的水平。中国铁塔同时还创新推行“单站核算”模式,以物理站址准确归集资产、收入、成本,实现“一个站址一张损益表”,有力支撑了各级公司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物资采购上,中国铁塔推行电商化采购模式,搭建了包括铁塔、机柜、蓄电池等通信物资以及土建施工、监理等服务的“O2O”平台——中国铁塔在线商务平台,实现主要物资的价格透明、公开竞争、线上采购,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而且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
共享初心不忘,网络强国可期。当前,5G进程加快,建设投资更大,“美丽中国”建设对基站站址与环境和谐要求更高。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中国铁塔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拓展共享新领域,丰富共享新内涵,加快“社会杆塔”与“通信杆塔”的相互转变,积极探索“多杆合一”模式,努力为行业和社会创造新的价值,带来新的共享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