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前
“他去了我家三四趟,我都没有接受,最后一次他敲开门扔下500块钱就跑了。”
“现在生活好了,500块钱算个啥啊!没想到,就是因为500块钱受到处分,一失足成了千古恨!”
“我都一把年纪了,不想这个时候还来个处分,我当时应该坚持住原则才对。”
……
2018年8月,安徽省泗县大杨乡杨集村原党总支书记朱某因违规收受他人500元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当接到组织处理时,老同志满心懊悔、悔不当初。这件事在泗县上下引起了震动,在案情通报会上,村干部们纷纷表示,虽然朱某案件只是极少数,但让所有人都受到了“警告”。
“微腐败”之“微”,就是体现在“小”,500块钱案情虽然不大,但纪委监委的眼里容不下一粒“砂子”。近年来,泗县纪委监委把查处“微腐败”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内容,从“微”处入手,严守三个关口,全面预防基层“微腐败”的发生。
强根铸魂,守住不想腐的思想关。针对基层干部特点,推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党纪国法和专题警示教育“四位一体”教育模式,深入剖析发生在扶贫、“三资”管理等领域的典型案例,先后编印发放警示教育读本5000余本,编排《镇长嫁女》等4部廉政题材泗州戏,制作40块基层“微腐败”警示展板在全县循环展出,让基层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公开透明,守住不能腐的制度关。出台《泗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级”联动公开公示办法》,从群众代表、退休老同志、新闻工作者等中聘请15名社会监督员,群众可以随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员反映问题,确保基层权力阳光运行。
严查重处,守住不敢腐的问责关。坚持“抓早抓小”,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审批事项、干部作风问题和违纪违法违规问题一律重点严查,从严追究当事人、相关领导和纪检监察机关责任。同时,坚持“一案一剖析”“一案一通报”,做好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
“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容易多了,都是公开透明的,需要提供什么材料都是一次性告知,比过去方便太多了!”泗县群众感叹,党风政风的持续向好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泗县县委书记张志强表示:“真诚关心干部,严管即是厚爱。纪检监察部门要盯住新问题,适应新形势,运用新手段,严肃执纪保持长效震慑,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
(作者系安徽省泗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