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健生报道 我国将探索建立老龄科学新兴学科群,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老龄科学学科体系,着力找到系统性解决老龄社会相关问题的中国方案。
这是记者近日从“新时代中国老龄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获悉的。此次会议由全国老龄办指导,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联合主办。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指出,老龄化社会是当今影响全球的重大世情,也是我国今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国情。
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41亿,占到总人口的17.3%,预计本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5亿,占到总人口35%左右。
“老龄社会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群,也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涉及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国际竞争等诸多领域,也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众多学科,需要在老年学的基础上,探索建构新的学科群体系进行联合攻关。”王建军提出,要把握好老龄科学的学科定位,重点研究老龄社会的一般规律和中国老龄社会的特殊规律。要防止仅仅埋头于研究一些具体问题,重点研究一些带有长期性、普遍性的重大问题。要改变老龄科学研究自发的各自为政状态,通过学术会议、大数据库、成果转化展示等方式,促进老龄科学研究成果全面共享。
“建立老龄科学新兴学科群对于应对老龄社会具有重大开拓意义,根本是要转变观念。”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提出,要从研究老年人的养老、健康、医疗等具体问题超拔出来,提升理论层次,结合中国国情,探讨老龄经济学、老龄社会学、老龄健康学等理论问题,从老龄社会的基本规律上探索相关问题背后的逻辑,提出系统性、战略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举措建议。
“构建中国特色的老龄科学学科体系,重点是建立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核心是探索研究老龄社会的规律,以此作为研究中国老龄社会诸多问题的总钥匙。”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深远认为,要建立国家级老龄科学研究交流平台、成果信息共享发布平台,联合建立老龄科学重要成果研究报告发布制度。
据了解,明年我国将适时召开全国性的老龄科学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