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建华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欠发达县。近年来,江华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优化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规模企业93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省139个省级以上园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1位,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5年排永州市第一,绩效考核连续5年排永州市第一。
抓理念更新 促产业强县
江华是湖南的“尾巴”地区,不创新永居人后,不开放死路一条。要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就要摆脱路径依赖、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激发干部不甘落后、勤政务实、创先争优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全县上下“为江华的尊严和光荣而奋斗”的精气神;激发“欠发达地区一样可以发展产业园区,一样可以赶超崛起”的坚定信心;激发“事在人为,别人能做到的江华也能做到”的奋进决心。要实现跨越发展,就要坚定 “生态立县、开放兴县、产业强县、民营活县”的发展思路,树牢“以市场主体为中心”“项目的成功就是江华的成功,企业的做大做强就是江华的做大做强”的理念。要上下齐心、尽锐出战,就要树立“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的用人导向,让创新开放、等不起、慢不得、埋头干、拼命干、辛苦着并快乐着成为新时代全县上下的工作常态,以干部的辛苦度换来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高速度。
抓政策研学 促落地见效
产业发展离不开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江华的小成就得益于上级的大政策。县委、县政府用好用活“135”工程,3年建设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为大部分招商企业从开工到投产仅用半年奠定了基础,成就了“江华速度”;用好用活IPO绿色通道政策,出台了《鼓励和扶持企业挂牌上市奖励优惠政策暂行办法》,筹集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吸引了拟走绿色通道主板上市的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到江华投资;用好用活《关于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企业上市、土地供应、股权定增、投资入股、代建厂房、物流、无尘车间装修、用工培训、设备搬迁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招商引资形成了抱团式、集群式落地的“江华现象”;用好用活《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的若干政策》,出台了《“四个三”产业扶贫实施意见》,引导、支持、鼓励小微企业进村办厂,形成了产业脱贫的“江华模式”。
抓优势创造 促竞争力增强
发展产业,江华并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创造优势;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江华县委、县政府积极创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法治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湖南省金融安全区”等一批金字招牌,让客商看到江华是一个生机勃勃、是一个有品质活力、是一个可以投资兴业的地方。
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对标珠三角地区镇的标准,江华规划了28平方公里的高新区,开通了江华至义乌、江华至深圳的物流专线,成立了海关工作站,建立了融资担保公司,设立了出口退税专项资金池,力争让企业在转移过程中没有落差。制定了招商中介奖励办法,引进东莞天宇上市企业孵化园、深圳渠成资本、东莞证券公司等打造专业招商平台,发挥他们的信息、人脉、专业等优势,让他们成为我们招商的“红娘”。
抓审批加速 促服务升级
江华县要求各级各部门服从于服务于高新区建设,对引进的企业提供积极主动无私的“保姆式”服务,实现了“企业投资有多快、服务就有多快、办理审批就有多快”。创新建立了“四心”服务留商机制。从细微处着眼,帮助投资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小事、琐事,让其在情感上感到暖心。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实行一套人马、包干到底。对投资商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迅速研究,能办立马办好,不能办耐心做好解释并及时反馈,让其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对落地江华的企业实行全程代办制;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得到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企业家成为江华最受欢迎和尊重的人,让其在机制上感到顺心。建立企业对县领导、各相关部门的服务和廉洁进行不记名投票的测评制度,督促党员干部既做亲商重商护商的模范,又牢记党纪国法,清清白白干事,建立了“亲”“清”政商关系,让其在政商关系上感到公心。
(作者系湖南省永州市委常委、江华瑶族自治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