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江苏省余西古镇有着千年的历史,至今依然保存着明清的格局,卵石铺就的大街,青砖黛瓦,红灯高悬,一排排明清建筑,蕴藏着翰墨书香,诗词歌赋诗,窄窄的街道承载着余西古镇千年厚重的人文积淀。但古镇的现状却让人无比堪忧,偌大的古镇几近荒芜,低矮的庙门,虚掩的竹栏,破败的院落,当年葱郁的树木,早已没了往昔的繁华。残垣断壁刻画着岁月的沧桑,黄叶和枯草诉说着过去的历史。古镇的现状激发了我多年来想为家乡做点什么的想法,思虑再三决定在余西古镇打造一个大明艺术园区,为家乡的文化艺术事业添一份力量。
大明艺术园区历时两年的筹划,在今年4月份开始施工,总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第一期工程约2500平方米的大明艺苑于2018年11月份完工。大明艺苑内设有民俗馆、中国画馆、大明艺术馆、砚台馆、瓷器馆、淘宝轩、聚贤斋、君怡精舍、茗雅轩等。杜大恺、李宝林、刘大为,龙开胜、张道兴、冯向杰、林凡、沈鹏,谈延庆等多位名家分别为各个馆名题字。
□ 顾大明 文/图
作为江苏省南通人我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朋友到了余西古镇,被眼前的古镇深深吸引。古镇少有的居民如今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以农耕为主,窄窄的街道承载着余西千年厚重的人文积淀,尘封的古镇已成为历史的“活化石”。目睹了古镇的遗失与存留,了解了古镇的往昔与今朝,作为一个南通人,我竟然不知家乡还有如此古老美丽的小镇,在高兴之余又感到心痛,小镇虽美,但小镇的一片荒芜和破败却让人无比忧心。
余西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处江苏东部,位于长江口北岸。历尽千年沧桑,然而到了今天却是城墙几废,杂草丛生。
余西古镇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古名余庆(庆余),因城廓设臵形似龙,又名龙城(地)。始于唐末,兴于北宋,盛于明清,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形成,是古通州东南沿海第一个盐埠,是我国蓝印花布的发祥地。镇内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拥有龙街、精进书院、钱氏牌坊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址,曹顶、柳敬亭、朱理治、曹秀升等众多的历史名人。
唐代之后该处因泥沙淤积而浮出水面成为盐城,随着海岸线的东移,余西成为盐业生产经营的一个据点,为防御倭寇的骚扰建成了护城河加城墙的体系。政治、经济的兴盛使余西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工字型的街道格局和四面环水的龙城概貌。余西人遗存的上百座历史建筑为古镇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气息,南北文化交融的建筑风貌又使古镇形成了文化复合的地域特色。
余西古镇至今依然保存着当年明清的格局,纵横的街巷,林立的店铺,相拥的河道,参差的院落,呈现着原汁原味的生存方式,大部分历史建筑和文化设施均保存较好,古建筑规模达16,927平方米,保护区面积约为26公顷,核心保护区7.4公顷。
余西古镇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风俗习惯,大量的民间传说、诗词歌赋,反映了余西千年的历史演变。余西兼具居住、商业、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是具有宜人生活环境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古镇,被人们誉为“江北的周庄”。然而如今现状却比较无奈,虽然古镇的价值已经被发现,但是并未被深入挖掘,古镇的文化依然如同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片,叫好却并不叫座,去余西古镇游览的人寥寥无几。这里的一切既让我震撼又让我着急,心里既激动又冲动,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如此古朴美丽具有文化底蕴的小镇重回往日的繁华,让她再次美丽地回到世人面前。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就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决定在古镇打造一个艺术园区。余西古时书画流派传承北宋东京书画派、(南)宋元金陵书画派、明清扬州书画派,曹氏家宝即余西场镇场之宝,也是国宝,自北宋以来连绵不断,起自曹彬、任布等先生,传承至任业隆公、曹王(反清领袖)、曹秀生、曹星谷、李同、任焕文、张馨谷等诸位名家。现代由任苯生先生举起余西书画派书法大旗大半个世纪,桃李遍布五大洲。江冠雄先生举起余西书画派国画大旗领引一世。如今余西书画派随着余西古镇的衰败,而处于低谷。那么我就从艺术园区开始,让余西古镇的文化艺术先行,慢慢带动余西古镇重回往日荣光。有了此念头,我就开始筹划,申请立项规划,大明艺术园区历时两年的筹划,终于在2018年4月份开始施工,总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第一期工程约2000平方米的大明艺苑于2018年11月份完工。在这两年的过程中我不停地在全国各地跑,搜集资料、筹备展品、采购布置、构思设计、请名人名家指导,殚精竭虑。每天在工地上吃住,当然这其中遇到过很多困难,甚至几次都想放弃,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目前艺术园区规模已初步成型。我深感做事的艰难和艰辛,但终于要把她呈现给大家了,心里忐忑又兴奋,希望我的努力能给余西古镇带来新的气息,带来新的面貌。曾经的残垣断壁、碎石裂瓦、破败房屋,而今已焕然一新,重放光彩。徽派的建筑,典雅的构造,使这一片荒凉的土地重新呈现了勃勃的生机,古镇将以新的面貌找回失落的岁月,如果能让古镇再次兴旺发达,也不枉我的一番艰难。
余西古镇位于长江下游,地处长江和黄海交接处,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21.15°,北纬32.03°,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与上海一江之隔。距南通主城区30公里,距通州城区10公里,北有335省道、通吕运河,通甲公路、海二公路穿境而过。距宁启高速入口8公里,距南通机场12公里,距南通火车站25公里,距中国十大港口之一南通港3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如此好的地理环境,如此便利的交通,希望天下有识之士能参与进来,和我一起努力让这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历史名镇,重新发扬光大,回到往日的盛世与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