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邢成敏
□ 通讯员 何朝晖
近年来,作为湖南省委省政府“一带一部”崭新定位的新坐标,邵阳市以背水一战的决心、久久为功的定力,围绕构筑邵阳经开区为核、沪昆百里工业走廊为带、县市区园区为点的“一核一带多点”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产业兴邵”步伐。
在承接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邵阳处于湖南地理中心和湖南“一带一部”,即湖南东部和西部过渡带、四大经济板块结合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同时,邵阳还具有邵商众多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人文优势、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优势、湘商产业园为代表的平台发展优势。通过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承接了沿海大量企业、产业转移,邵阳在承接中实现着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邵阳坚持贯彻“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围绕“二中心一枢纽”,充分利用邵商众多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释放湘商产业园和保税改革试点等政策红利,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今年1月~9月,邵阳1336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55.8亿元,同比增长9.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7.4%,排在全省第四位。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1家,已经连续3年进入全省前三位。
利用优势资源实现“产业兴邵”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邵阳曾经是全国“三线”老工业基地和湖南省工业重镇,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邵阳就有39个,其中印刷机械、纺织机械、医药化工、液压件、航天工业等支柱产业在全国都有影响。
该市的皮革及制鞋业也处于国内知名、省内领先的地位,拥有为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代工的九兴连泰鞋业等。九兴连泰鞋业公司经理傅昌宏介绍,公司属九兴控股集团,集团董事局主席是邵阳人,看中了家乡丰富的人力资源,所以把部分生产基地从东莞转移到了邵阳。
九兴控股集团是全球十大鞋业制造商之一,近年来在邵阳建设5家卫星工厂,分别位于隆回县、洞口县、邵阳县、武冈市、新宁县,总投资近20亿元,年产值60亿元,解决市区及各县就业人数15,000余人,基本实现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
突出重点谋划邵阳更大发展空间
位于邵阳市经开区的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是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引进的一家智能制造企业,该公司负责人王要辉也是邵阳县人。王要辉表示,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公司还将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积极开拓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市场。
在邵阳市对接产业转移的规划中,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明确提出要突出重点、精准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精准确定承接的重点产业。动员天下邵阳人建邵阳,用好全球邵商大会平台,迎接老乡回故乡参与示范区建设,共同推动邵阳发展迈上新台阶。